第65章:议和(上)
孙传庭和盖奇还在勤王的路上。
关外的建奴却已经从喜峰口破关而入,以建奴大将多尔衮为主帅,从墙子岭破关而入,直逼大明京畿。
建奴一共派出了十万大军攻入了关内,沿途明军闻风而逃,几乎没有能起到一点阻拦建奴大军的作用。
甚至于一些州县的武将和文官,建奴大军未到,他们便已经弃城而逃,使得整个京畿一带立即全面告急。
其实上几次满清入塞,已经把京畿一带州县洗劫的都差不多了,到现在这些地方不管是民众还是军队都没有恢复过来。
而且关内的明军现如今对建奴大军的恐惧,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使得关内的明军几乎没有能起到迟滞建奴大军的作用。
就连率部前去阻挡建奴大军的蓟辽总督吴阿衡死战数日之后,也兵败被建奴所俘,最终因为不肯投降建奴,被建奴残杀。
建奴大军破关而入之后,迅速的便攻破了京师北部数座城池,袭掠一番之后立即便会师在一起,绕过了京城,朝着涿州方向攻进。
现如今整个京畿地区,虽然不能说兵力空虚,但是也好不到哪儿去,主力基本上都在山海关一带陈驻,战斗力最强的关宁军镇守在山海关一带,外面还有大批奴酋皇太极所率的建奴大军虎视眈眈,所以这些关宁军根本动不成。
而京畿周边的守军,兵力不足,而且毫无斗志可言,充其量也就是据城死守就不错了,根本没有足够的兵力去拦截建奴大军南下。
崇祯得知消息之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现任宣大总督的卢象升,立即便将卢象升以及宣大两万官军调入京师,一同被调入京师的还有山西以及宣大总兵杨国柱、虎大威、王朴等人。
卢象升这个时候正好丁忧在家守制,暂时未能成行,但是崇祯下旨夺情,令卢象升火速入京率军阻击建奴大军,并且授卢象升总督天下兵马,抗击建奴大军。
崇祯想与满清言和,因为他已经接到孙传庭的捷报,罗汝才的首级也正在路上,大明内部基本是安定了下来,现在最主要的是休养生息,而不是与满清打仗,生生消耗国力。
在文华殿中,崇祯一直在批阅文书,然而每天送进宫来的各样文书像雪花一般落上御案,实在文书太多了,使得他原来白皙的两颊如今在几盏宫灯下显得苍白而憔悴,小眼角已经有了几道深深的鱼尾纹,眼窝也有些发暗。
“高起潜来了吗?”
崇祯闭着双目,休息了一个会儿,才问道。
“回皇爷,他已经在殿外恭候多时了。”
正在伺^候崇祯的公公王承恩说道。
“杨嗣昌还没有到吗?”
崇祯又问道。
“他正在齐化门一带城上巡视,已经派人去召他进宫,马上就到。”
王承恩答道。
“先宣高起潜进来。”
随后,高起潜恭敬地走了进来。
“奴婢高起潜,叩见皇爷!”
高起潜向崇祯行了一拜三叩头的常朝礼。
崇祯没有让他起来,因为高起潜是太监,是他的家奴,所以他直接问道:“今天的消息如何?”
高起潜跪着回答说:“建奴兵势甚锐,今天已经过了通州,看情形会进犯京师。”
沉默了片刻,崇祯用沉重的低声说:
“高起潜,你这几年常常出外监军,还有一些阅历。
朕叫你总监天下勤王兵马,这担子不轻啊。
你可得小心办事,驱逐鞑虏,保卫京师,万不可辜负朕意。”
高起潜很怕清军,根本不想和满清打仗,但是他却用慷慨的声调回答道:
“奴婢甘愿赴汤蹈火,战死沙场,决不辜负皇爷多年来豢养之恩。”
“如今我们既要安内,又要攘外,二者不可得兼。历年用兵,国家元气损伤很大,如无必胜把握,还是以持满不发为上策。
你是总监军,总要相机进止,不可浪战。”
他把“浪战”两个字说得慢一些,响一些,生怕高起潜不够注意,然后停顿片刻,接着说:
“如其将这几万人马孤注一掷,不如留下来这一点家当,日后还有用处。”
高起潜赶快说道:“皇上圣虑深远,说得极是。奴婢一定相机进止,不敢浪战。”
“现在外边有何意见?”崇祯接着问道。
“外边似乎没有人知道此事,”高起潜毫不迟疑地撒谎说。
其实由皇帝和兵部尚书杨嗣昌秘密主持向满洲试图议和的消息不但朝廷上文武百官都已经知道,连满城百姓也都在纷纷谈论,而且不但老百姓很不同意,连文武百官中也有很多人表示反对,只是他们没有抓到证据,不敢贸然上疏力争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