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虫族是怎样炼成的

第四百二十三章 族群之外(下)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解决的方法就是从起始恒星向目标恒星发送一段雷达信号,计算初的航速以及在客观时间内亚光速航行距离对比光速以及光速行进的距离,在初的加速阶段就提前发射这样一个雷达信号。

雷达信号会在初的前面走上五年的时间抵达目标恒星,再从目标恒星反馈回来,当亚光速的初行进到需要边轨的位置时会正好接收到这个信号,然后展开自己的光帆,利用光帆进行变轨。

亚光速的初尽管不知道自己处在一个什么位置,可它仍然是知道自己自身的情况,也知道自己的航向,只要知道这些信息,以自己为参照物展开光帆呈现出一个偏转夹角,原子、光子等等航线沿途的粒子会撞击光帆,使初的轨迹缓慢的发生偏转,好比海洋上漂流的一叶孤舟。

剩下的事情就没有初需要做的了,航线早在出发前就已经定好,一切的问题都交给数学来解决,也只能交给数学来解决,听天由命。

“我只希望不要遭遇到分子体积以上的大物质,那样的话可是非常危险。”

接到当初发射的变轨信号后,初依照出发前计划的那样,将光帆展开到一个预定好的角度,至于有没有发生变轨,它并不知道,星虹现象的那一圈光环并不会因为它的角度发生偏转而发生位置改变,只要亚光速的速度没有下降,始终都会存在于它行进方向的正前方。

既然接收到信号,那就说明初已经靠近目标恒星系统,这也意味着它将会面临很多大于原子体积的物质,以亚光速这样的极致速度行进,哪怕是太空中的一粒沙子都可以给予初贯穿性伤害。

在光帆展开后没多久,初可以看到一颗颗明亮的星辰逐渐从它正前方的光团中脱离,它们先是紫蓝色,再逐渐改变青黄,再后面就是赤红色……

多普勒效应在这个时候变得非常明显,电磁波在接近时会被压缩,而在远离时会被拉伸,由此呈现出红蓝之间颜色的变换,这是由于光速恒定所导致的结果。

尺缩效应带来的影响,减速在外界观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可以初的时间视角来看,却是一个很快的过程,这种景象变幻就有些和科幻作品中的空间跃迁近似。

“好多星星,不过现在还是没办法作为定位参照物。”

初观察着外界的变化,它在等待着速度进一步下降,能观察到宇宙星体,说明它已经从亚光速状态中脱离,但这些星体是飞速的掠过它的两侧,抛到它的后方。

说明现在这个速度还是太快了,因此初还需要继续等待,它不着急,它有很多时间可以用来等待。

它的速度再进一步的下降,最明显的证据就是周围,群星已经回归到正确的位置且被固定着,不再因为多普勒效应汇聚到正前方形成宇宙彩虹。

可这速度仍然是很快,具体初不清楚,它没有测速的方法,只能大致判断出自己在第三宇宙速度以上,因为它只要改变光帆角度,就可以轻松摆脱目标恒星的引力,遁入那片浩瀚的群星之间。

“现在应该就差不多了。”

速度被降下来后,初就不能再继续这样挥霍时间,物资储备并不足够的它需要尽快的进入恒星系统内部,然后得到恒星光能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没有了尺缩效应的加持,宇宙航行可是一个非常耗时的过程,初搞不好会被饿死。

此时初的位置在柯伊伯带之外,这点它可以确定,恒星光照等同于星光,根本不足以给它提供足够的能量,它需要向恒星方向接近。

“我要小心一点,不然的话可就危险了。”

这样提醒着自己初慢慢的偏转自己从尾部延展出来的光帆。

光帆的面积很大,这增加了被撞击的概率,不是初小心就能解决的问题,它的自我提醒毫无意义,只能算是个心理安慰。

尽管在降速后,初已经失去了来自起始恒星那边族群的帮助,也没办法通过连自己起始恒星都找不着的漫天星辰里,确定自己要前往的目标恒星位置,但它还是有方法可以判断恒星的位置。

方法总是想出来的,说到底目标恒星比较起其他恒星要距离初近得多,因此可以检测那些带电氢原子的发射方向,从而判断目标恒星的方向。

其实说白了就是太阳风,只要往太阳风的那个方向走,就绝对没错!

初面临的第一道门槛就是柯伊伯带,每一个恒星都有一个自己的柯伊伯带,这是注定会形成,恒星的成型必然会伴随着残渣的剩余,而这些剩余的残渣哪怕最稀少没有形成行星,也必然会形成柯伊伯带,区别只是在于陨石群的密度而已,如果足够密集就可能形成行星,或者矮行星。

有惊无险的越过由陨石组成的柯伊伯带,初通过星光的遮蔽,从而判断出这些陨石的位置,提早的进行避让,不然等到进入视界范围,以光帆的效率,后果是可想而知。

柯伊伯带是初面临的第二个鬼门关,但也是最后一个,进入到恒星系统内部和恒星保持适当距离,它就可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给这次跨恒星航行划上完美的句号。

现在已经越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www.31xiaoshuo.org/150/150551/55742086.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31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