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优则仕”,曹操不断品味着曹植的这句话,只觉得是相当地精彩新颖,通过拉拢寒门获得不少实力的曹操,本身就已经看到了寒门背后强大的潜力,所以才能不拘一格唯才是举。
而现在,曹植更是将他的方针做了一个完善,通过创建书院与推行教育来挖掘寒门的潜力,曹操可以想到,一旦曹植的这个方针形成了规模,那势必会对天下的知识分子格局产生重大的变革。
如今,听到曹植的“科举”意见,曹操更是眼前一亮,对大魏书院的学生做一次考核,根据他们的的考试成绩做一次水平的测试,然后,任用他们为官。这种方法,是完全行得通的。
通过考试来筛选人才,剔除掉让他们中真正有才华、有学问、有天赋的人脱颖而出,得到重用,其他的人才,也可以下发到各级去进行相应的符合其能力的工作。
如此一来,可比任用那些世家的人要方便也省心多了。
毕竟当知识大权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的时候,作为统治者,你就只能迁就着这些少数人,但是一旦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些世们的权威就会一落千丈。
这也是为什么世家之患在汉晋尤为严重,但是到了唐宋,科举制完全实行起来之后,其影响力就日渐衰微的原因。
想到这里,曹操忍不住大笑了起来,看着曹植,深感欣慰地赞言道:“不错,不错,吾儿见解,真是让为父大开眼界,甚为欣慰。”
听到曹操这样说,跟来的那些文武官员们却是有些不乐意了。
这些文武官员大多都是世家豪门众人,人精中的人精,他们如何能够看不出来,一旦曹操听取了曹植的意见,扩大学院的规模甚至于开始大举推行“科举制”,那么他们世家豪门毫无疑问是损失最大的一方。
所以当时就有人站出来提出了反对。
首先站出来的,是东武亭侯钟繇,只见钟繇面露不忿,劝谏道:“丞相万万不可这样做,官民有别,贵贱有分,民就是民,官就是官,官贵民贱,以有识之官养无知之民,这才能获得天下的发展,这是历朝历代都遵循的原则,也是我大汉延续至今的根基,若是贵贱不分,贱民也可以成官,岂不是有失我汉官威仪,乱了圣贤法度?”
“故而臣认为,植公子所言,实在是无稽之谈,若是明公如此做,定然会招致天下世家的反对,甚至文武百官对明公也都会略有微词,因一家之言,导致人心不稳,打乱法度,这对明公尤为不利啊!况且这事情如果流传到孙刘和其他诸侯的口中,定也会大大地嘲笑明公!望明公三思而行。”
钟繇的这一番话,基本上已经可以算得上是明说了。
科举制一旦推出来,世家们是一定不答应的。
在这个时代,思想其实已经在每一个人的脑海中确定死了。
贵族就是贵族,贱民就是贱民,两种身份的社会地位就仿佛是两条水平线,基本不会发生什么改变。万物生来有种,这就是命,不可改之。能够从贱民这个行列脱颖而出,跻身贵族的人,不是像关羽张飞赵云一般身具超凡的武艺,就是如同郭嘉戏志才在战略之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否则都是没有什么可能得到什么改变的。
听到了钟繇的话,曹操面色一寒,眼神冷淡地看了钟繇一眼。
“你的意思是在表示,如果本相坚决要推科举制的话,你们世家会对本相做什么事情吗?”
“在下完全没有这个意思,只是劝谏丞相三思,还请丞相明察!”钟繇一听曹操的这句话,吓得差点儿连魂都掉了,急忙解释道。
世家就是再怎么强大,也不敢和曹操正面叫板,自己这情急之下站出来的发言,其实是有一点儿唐突了。
不过看到曹操只是冷哼一声,没有再理会自己的时候,钟繇在心中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如果惹怒了曹操,自己就算是有一千个脑袋也不够砍的啊!
于是当下也不再言语,只是后退入列,低着头等着曹操说话。
其实刚才钟繇的一番话,非但没有让曹操打消举行科举制的念头,反而是越来越让曹操确信,现在确实应该对世家的知识垄断动一动刀了。
现在的世家,真的是太嚣张了!居然都敢明面上威胁自己了!
很显然,曹操已经将刚才钟繇的发言当做了威胁。
本身,曹操的出身就不是很高贵,因为这个原因,曹操一直对那些自诩为正统的达官贵族们嗤之以鼻,认为他们空有名头没有本事,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曹操煮酒论英雄。
后人只谈起煮酒论英雄,大多都是只看到了刘备的机智和隐忍,但是却忽略了曹操的眼光和气度。
像是袁绍袁术两兄弟,哪一个不是比当时的曹操还要强大的存在,甚至于盘踞了当时天下第一和第二诸侯的位置。在曹操的眼中,一个成为了冢中枯骨,一个是色厉胆薄、好谋无断的庸夫。当时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