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土地经营权给分配出去?”曹操听到曹植的话,着实是好好消化了一会儿。“买卖租种都可以?”
“对,都可以。”曹植点了点头,“只要是最终的归属权在我们手中,那么不论他们怎么折腾,这都是没有问题的。”
曹植看着曹操不可置信的眼神,知道这个思想还是太过于超前了,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还是不怎么好理解。
在这些人的理念中,土地,就是要通过国家来把控,通过国家这些高级的知识分子和世家子弟们的经营,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至于那些百姓们,他们懂什么?他们只是条令的执行者,他们只是劳动力,根本就不会懂得怎么运用土地的价值。
曹植明白一时半会不是很好改变他们的思想,所以只能点点头,打算用事实来告诉他这个道理,然后说道:“父相也可以看到了,儿臣在进行如此策略之后,洛阳的经济确实是得到了发展,而且还在不断地上升,不论是粮食还是经济,都肉眼可见地翻了好几番。百姓们有了粮食,就可以安居乐业,才会专心地搞建设,开始为国家做事情。此之即为藏富于民之道。”
“藏富于民....”曹操不断地念叨着这句话,不由得眼前一亮,点点头赞叹道:“此真乃当世罕见之真知灼见也!我儿能有如此见识,实为难得!”
“父相过誉了。”曹植谦虚地推脱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将经营权均分包给农户自主经营,如此一来,他们自然是有开垦荒地的积极性。因为这是自己的地,所以他们干起活来都是格外的卖力,有的人甚至于没日没夜地对土地进行打理。在这种悉心照顾下的土地,所生长起来的粮食,不但广袤,而且极为优质!”
“此外,儿臣还特意安排大魏书院的书生们与当地的流民同吃同住,一方面,儿臣是想杀杀他们的书生气,让他们去体会流民的疾苦,另一方面,也是让他们方便进行统一的调度与管理。”
“杀杀他们的书生气?”曹操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还真是吃了一惊,只见他狐疑地看着自己的儿子,发现自己当真是越来越不认识他了。
书生气?要说这天底下书生气比自己儿子还重的人,还有吗?
你这全天下书生气最重的人,从来没有体会过世间疾苦,整天只知道喝酒吟诗作赋,也晓得教育其他的人去体会世间疾苦吗?
脸不脸红啊?
然而很明显的是,曹植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非但没有脸红,反而语气还硬气了几分。
“流民与书生同住,让书生更能了解到百姓们的生活状况,饮食起居与百姓同步,让书生们抹杀掉与生俱来的骄傲感。脱离了庙堂之高后,书生们才能更明白天下为何称之为天下,百姓为何称之为天下之本。况且身处在流民之中,更方便这些书生们完成自己的职责,对这些屯民们开垦的荒地做一个完整详细的记录。”
“而事实上,在儿臣的这个命令实施下去后,书生们对这些屯民的日进度与成果可以说是了然于心,献上来的数据都是最真实最准确的,丝毫也掺不得假。”
说到这里,曹操居然看到,曹植略有深意地看了自己一眼,仿佛是在暗示自己什么东西。
微微一愣,然后略微一想,曹操立马就明白了曹植的意思。
好家伙,我儿这是大有用意啊!
这是在暗指自己手下的那些负责屯民的官员们,很有可能报上来的数据弄虚作假,自己私自克扣、中饱私囊啊!
曹操想到这里,才开始真正地思考,这些下属们有没有可能欺瞒、糊弄自己。
然后曹操才发现,他们居然真的有可能这样干!
因为说实话,曹植的政策其实和自己现在实行的没有太大的差别,唯一的差别就是税收比较少,而曹植一直在近处监督着这些书生罢了。
可是,曹植却短短几个月之间,就将洛阳这样一片荒野焦土,转变成了可以发展成一个大都市的雏形。
而反观自己,占据着兖州、徐州等等大片的土地,按道理说应该是国富民殷才对,但是现在魏国的情况,却是粮食税收越来越少,自己麾下的农民们都快要活不下去了!
当初的“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汉末之景,现在就要在自己的面前,在自己的领地中重现。
这如何能不让曹操感到奇怪?
虽然与自己常年征战也有关系,但是再怎么有关系,也不至于这么大吧!
况且按照道理来说,农民活都活不下去了,不可能不去开垦荒地,不可能不想多收粮食,所以只会会更加努力地去干这些事,毕竟只有这样才能活下去。
但是事实上,荒地的数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还因为人口的减少增多了!百姓们有饿死的,赈灾策略也是发布出去,但是税收啥的却是丝毫没有看见增长。
每一年,曹操治下的土地还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