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从赘婿到工业之父

20.三字经的诞生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在这段时间内,方然在思索《三字经》的内容。

  他前世虽是董事长,但他家却是书香世家,从小便被父亲耳提面命的要求,尤其是对于古代的书籍,这也让方然从小到大都是那个别人口中邻居家的孩子。

  他唯一一次没听从父亲便是进入大学选择了攻读金融管理,但这并不能影响他对文学的先天好感,只是当时对未来的规划不同罢了。

  “先生?”

  “先生,您……”

  丁班孩子们的提醒声中把他从思考中拉出来,拿上一张宣纸便开始书写。

  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它取材典故范,包括天朝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除此之外,这三字经里面还有一些历史的故事,这点也需注意。

  并且,这《三字经》固然好,但是后半部分却不能写出来,后面都是讲述了各个王朝的变更顺序,你给大唐人说清楚大唐帝国只存在三百载就覆灭,那就是典型的活腻歪了。

  砍他人头也就分分钟的事情,而且想必大把吃瓜群众会叫好。

  所以必须将唐朝以后发生的事情,都尽可能的剔除掉,不然后果很严重。

  靠着强大的记忆力,方然利索的拿起毛笔,就写了下来。

  说起来,这点还要感谢他爸,如果不是他从小要求自己练习毛笔字,也不可能这么快的就适应了古代生活。

  把原本《三字经》中王朝更替的删去,一本全新由方然编纂的《三字经》便出炉。

  且看那字上,赫然写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在方然书写《三字经》的时候,丁班的学生们也没有闲着,他们就在旁边看着,每写一句,学生们就念一个。

  一篇雄浑有力,用楷书写就的《三字经》最后在学生们的念读声中结束。

  看见先生写完,佟风和其他学生得到方然同意后,迅速的将《三字经》抢去。

  只因他们虽年纪轻,但也知道重来没有这样的文章出现过,三字为一句,句句精简,其中讲述的道理就是他们也清楚明白。

  这个《三字经》,可比其他那些先生教的什么《千字文》、《论语》有意思多了。

  学生们虽然才八九岁,但在他们的小脑袋里,却已是有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对三字经里的意思也稍有了一些领悟。

  《三字经》明显地比《千字文》要浅显易懂一些,而且内容也很丰富,读起来韵味十足,朗朗上口,一点都不逊于《千字文》。

  “你们觉得这篇文章如何?”

  “我喜欢!”

  “我也是,感觉懂了很多!”学生们听到先生的问话,一个个争先恐后的回答,唯恐落在其他人后。

  “既然你们很喜欢,那就行,这就是以后每日必读的功课了。”

  学生们高兴坏了,没想到这就是老师专门为他们创作的,赶快点点头,一个个兴高采烈,小脸激动的红扑扑的。

  “老师,不知这文章叫什么?”一个小胖子乐呵呵的问道。

  “叫什么啊?就叫它《三字经》吧。”

  《三字经》,《三字经》,学生们嘴里一直叨叨着。

  方然笑了笑,并没告诉这群学生三字经的意义对于这时的教育启蒙有多大,只是心中知道,这三字经一拿出来,想必一定会引起文坛轰动,估计就连长安那边也能听到消息。

  但三字经相比拼音来说已经算是革新很少的了,他现在己为人师,对于学生们好的东西自然也会放在心上,让他藏拙却是不好做到的。

  三字经还只是个开始,日后他会把越来越多的东西教给自己的学生们。

  方然不知道,他在课堂上的所作所为,早已被人传到了院长王博儒的耳朵里。

  院长房中。

  王博儒手里拿着毛笔字抄写而成的三字经时,心中也是久久不能平静。

  或许在普通人的眼中,这三字经不算什么,充其量就是个启蒙读物而已。

  但对于王博儒这种真正学识渊博之人,自然能看出三字经背后蕴藏的意义所在。

  “《三字经》三字一句,对韵简易,偏偏却道尽最简单的道理,历史人物天文地理无一不包,不深奥,却恰恰最适合启蒙。”

  “没错,这三字经看似简单,其实内涵却极其奥妙,对于八九岁的孩子来说是最好的启蒙之物。”

  “这方然果然不同寻常,之前入门考验时就显露出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b.faloo.com/p/620126/20.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