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布置完青水关中的事务,便点齐八百唐家精锐,带着八将轻骑往石门关欲往赶去,刚行到北门,突然起了一阵怪风,吹的一行人的坐骑慌乱起来,只得勒紧马绳,不能前行,此时女墙上被吹折了一根大旗,直直坠了下来,险些打伤唐浩,待到风过了却又是晴空万里。
唐浩驻马望着天空道:“此乃上天警示我等,看来此行必然要凶险万分啊!”
秦冉闻言道:“那侯爷何不推辞不去,何必以身犯险呢?或者多带些军士,以确保万无一失,亦胜过这般犯险。”
唐浩道:“食君之禄,分君之忧。我唐家世袭大燕侯爵,恩德丰厚,怎能不对燕王尽忠?若带的人多了,难免惹人生疑,让唐童说我没有联合攻鲁的诚意,日后也难免让天下人耻笑,今番纵使龙潭虎穴,我也要去走一遭。只望十公子早归,若是我有何闪失,能在此主持大局。”
诸将闻言,深感唐浩忠义,心生惭愧,皆暗暗下了决心,今番誓死要保唐浩周全。
唐浩望见诸将神情,甚是欣慰,狠狠打了一鞭子马,直往石门关方向去。诸将紧紧跟随,绝尘而去,只留下齐峰在城门口,默默祈祷众人安然无恙的归来,同时期盼着燕白早归。
石门关总兵府
郭晓迪把唐浩迎到了上座,唐浩道:“郭将军果然帅才,竟然轻易便取下了这石门关。”
郭晓迪笑道:“末将近日正想写战报送于侯爷,未曾想侯爷今日竟来了,如此我便面禀侯爷石门关一战其中的曲折。”
唐浩笑道:“郭将军请讲。”
郭晓迪道:“数日前,我等兄弟奉命来此,本想会有一场恶战,未想到了关下,却见关上士卒稀疏,寥寥无几,反而关西风烟高起,遮天蔽日,见此场景,我与军师便想到必是唐军犯鲁,便差手下善射的军士,射杀关上守军,攀云梯绳索上关,打开关门,直冲西门,恰好此时石门关总兵甘谷洋刚刚打退了唐军,却不知我军已经进关,被我军一发杀尽,过了几个时辰,唐军复来,见关上换了我军旗号,不敢进攻,便退到了枯塘口去了。”
唐浩笑道:“可惜了唐军打了天大的好算盘,却被将军捡了便宜。”
郭晓迪道:“此本天佑大燕,合当末将前来取关。”
唐浩道:“将军不必过谦,不知将军可知唐军来了多少人马?”
郭晓迪道:“近日来看,不过四五万人罢了。”
唐浩道:“四五人?为何如此之少?”
郭晓迪道:“石门关西是枯塘口和覆塘谷。两处地势不平,难以行军,若是人多,必然被关上守将早早察觉。末将刚攻下石门关时,其实唐军也不过万余人。”
唐浩道:“那唐军何来的底气,来攻石门关呢?”
郭晓迪道:“听闻唐军中有一猛将,名曰李玄厉,乃是唐王四公子。那李玄厉生得白面无须,病似歪柳,身长不过五寸有余,却有千斤之力,上阵使两把应龙紫金锤,平常人便是被他用锤擦一下,也非死即伤。听石门关降卒说,那李玄厉一日连打关中守将十八员,虽然都是些无名之将,但是可见他有些本事,攻打石门关,唐军全都仰仗他。”
唐浩道:“此子之名我多有耳闻。今番唐军请求联合我军攻鲁,实则暗藏祸心,郭将军,我此去必然在明早便回,若是日出不归,便劳烦将军前来接应了。”
郭晓迪道:“侯爷放心,末将必会保侯爷安然无恙。”
枯塘口唐营
“都准备妥当了吗?”李建明望着李玄宗说道。
李玄宗摸了摸他的八字胡,笑了笑说道:“太子放心就好,若那唐浩不愿听从我等的条件,孤必让他有来无回!”
李元科笑道:“哈哈哈!大哥尽管放心就是,有我和四弟以及一众将士在,那唐浩还能上天入地逃了不成?”
李建明微微一笑道:“如此最好。”既而又叹了口气:“只可惜他也是一代忠臣,这是此次事关天下大局,我必是要杀了他才行。”
李玄宗道:“太子仁厚,只是那唐浩乃是燕国四侯之一,杀他则燕失一处厚羽,齐乐在鲁国战场上更是断一臂膀,唐浩一死我等必然可一举拿下鲁西北各郡,太子切不可优柔寡断啊!”
李建明道:“皇叔放心,我自知这些道理。”李建明说完走出营去,感到外面的天气闷热,秋日的凉意此时被一扫而空,他抬头望了望天空,一片片白云如同柳絮一般在空中飘荡。李建明凝视了片刻,叹了口气道:“只怕上天并不想亡燕。”
唐浩等行的并不快,因为一路上他们派了许多斥候打探唐营周围消息,却又确实并无什么可疑之处。但是,就是因为什么可疑之处都没有,才更加让唐浩担心。而且唐浩为了让唐军感到自己的诚意,自己与诸将此来只是带了趁手的兵器,甲胄却是一件也没穿,身边的亲兵也都是轻甲。若是唐军真的想发难,那么他们必然是九死一生。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www.kujiang.com/book/36022/606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