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庄公三十年{bc664}是华夏地区另一次大动荡的开始。当时华夏诸侯面临着两大势力的压迫:一是南方的楚国;二是北方的戎狄。
在今日河北大部到辽宁南部的广大地区盘踞着一支被称为“山戎”的北方民族;山戎主要由无终{今蓟县}、令支{今迁安县}和孤竹{今卢龙县}三个国家构成,成员还包括很多不成国的部落。
山戎盘踞的地区既耸立着连绵的高山,也分布着广阔的平原,又夹杂着丘陵地带,东部则是漫长的海岸线。因此人们的生活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放牧、有的耕种、有的渔猎,各自的习性并不因为同属一个民族而相同,但是他们在打劫时却显得特别相像。
山戎生活的地区珍奇鸟兽众多,中原人视为珍宝的皮毛在山戎看来都是些平常货。他们就用皮毛与华夏人进行交易,并且换取了巨大的财富。居住在沿海一带的人则时常乘船在莱州一带靠岸,与东方人进行贸易。人们在年景不好的时候也干些强盗的勾当。
随着东周王室日渐衰微,各种秩序相继被破坏,北方的戎狄开始兴起,并不停侵犯华夏国家。
春秋时黄河以北有三个华夏国家,分别是{北}燕、邢和卫,燕国是地理位置最北的国家。燕国定都于蓟{今北京西南},开国君主是周武王的兄弟召公奭,现任君主是燕庄公。燕国地处偏远,与中原诸侯鲜有来往,因此燕国发生的很多事件都没有史料记载。
随着北戎势力不断壮大,敌人侵犯燕国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行动也越来越频繁;燕国人疲于应对,被迫向邢国人求援;但是邢国也被赤狄搞得焦头烂额,燕庄公不得不转而向齐国告急。
燕国是王朝抵御戎狄的重要堡垒,是阻止北方人南下的首道屏障。燕国一旦灭亡,广阔的河北平原就暴露在敌人面前;如果山戎与赤狄联合起来进攻邢、卫,则两国必亡{实际上两国后来都被赤狄所灭};届时华夷将划黄河而治,中原腹地将面临随时被北方人入侵的危险。
齐国人认为挽救燕国就是挽救自己、挽救华夏,并且能够巩固齐国的霸主地位。齐桓公爽快地答应了对方的请求,并且邀请鲁庄公在鲁济{济水流经鲁国的一段}会面。
齐桓公见到鲁庄公后才知道,对方的健康状况已经不允许他进行长途跋涉。鲁桓公表示可以派庆父代替自己领军出征,但齐桓公还是很大度地免除了鲁国的主要义务,只是向鲁庄公征集了一千名弓手。
出席这次会议的还有几个东夷小国的君主和亲附齐国的戎狄部落的首领。齐桓公要求戎狄提供骑兵和步兵,小国提供杂役和粮草辎重。
齐国征集了两个军,分别由齐桓公和高傒的儿子高庄子率领,戎狄部落提供了四千名骑兵。国懿仲奉命守国。
齐国的中军和上军齐头并进,辅助部队则被布置在两侧;这种分散式的队形使得军队看起来更为庞大可怕,而且没有哪支军队能够设置足够大的包围圈把整支军队包进去。北方确实没有一支军队能够强大到与这支联军对抗,也没有一个君主敢于和联军发生正面冲突。联军渡过黄河后就向邢国进发。
广袤的河北大地上散布着许许多多小的部落或聚居区,紧邻华夏国家的部落一般都是无害的,中等距离的时不常地干些打家劫舍的勾当,而距离越远危害就越大。
齐桓公根据各个部落的危害性大小对他们采取不同的对待方式:对于危害性不大的,齐桓公要求他们交纳人质并且提供军需物资;而对于那些长期与华夏国家为敌的,则坚决消灭之,他们的财产被剥夺,俘虏被卖为奴隶。
大军一路向北推进,“军之所处,荆棘生焉”。戎狄部落或者丢下老弱病残和笨重的财物向北逃窜、或者前来求和。联军还摧毁了赤狄修建在邢国周边的两个非常坚固的要塞,把邢国人从彷徨无助之中解救出来。邢国暂时获得了安全,邢伯便立即集合了一支军队,跟随联军北伐。
那些被赶出家园、沦为难民的戎狄大多逃到无终国,这些人在加强无终防御力量的同时,也在大量消耗无终人的粮食和生活资源。
无终国始建于武王克商时期。当时有一支山戎军队作为西周的辅助部队,在消灭殷商势力中立下大功,这支山戎就被武王封到无终山一带,国名即由山名得来。无终距离燕国最近,文明程度也最高;无终国因为夹在华夷两大势力之间而成为双方争夺的对象,所以很多时候无终人只是被迫倒向山戎一方;这也使得他们的侵略性并不强,立场也不太坚定。
军队到达燕国时已是隆冬时节,这个季节是山戎一年中最不活跃的时期。联军决定暂时留在燕国:一是为了熬过一年中最为寒冷的日子;二是燕国也向无终派出大量的间谍和说客,敌人内部随时可能会出现变化;三是需要时间制造攻城器。
手机支付宝搜索
P2zPYPB74GJ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双11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
$bkb13lYsLPg$,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
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双11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
¥UANeFApAs8a1nuds¥,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
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