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人类。

霾的国 001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一只苍蝇在窗户上爬,在蓝色背景的玻璃上嘤嘤地搓着手,紧盯着果篮里的人工合成水梨。这是一个拒绝生物的世界,我已经很久没看见昆虫了。

  窗外是高饱和度的蓝天,没有一丝杂质,白云也纹丝不动,白得一眼就让人辨识出这其实不是什么窗户,而是一层窗户纸。

  霾纪65年,我生在一个普通工薪阶层的家庭,家里只买得起80层楼的房子。80楼不上不下,恰恰就在350米。父亲多次埋怨母亲,当初为什么不多花点钱买间再高几层的房子。再高几层,你的身份地位会有质的变化。

  楼层越高,房价越贵,高度决定你的社会等级。

  雾霾穹顶停留在地表400米。400米上是真正的蓝天白云,阳光可以刺透窗户晒得地板十分温暖,暖得可以光脚踏在上面。

  400米之下是阴森迷离的世界,好在科技实现了在家也有400米之上的感觉——如果你不是特别在意真实与虚幻的话。

  学校里的老师经常说,如果窗户是透明的,我们可以透过窗户看到大大的烟囱直插霾霄,大型工厂把400米之上的纯净空气导进地下,利用人工合成的光能源栽培植物和果实,再把二氧化碳的工业原料排回到雾霾穹顶。

  老师说到这里瞟了我一眼,因为上次老师谈到这里时,我在私下悄悄地嘀咕,即使窗户透明也看不到窗外。同学们嬉笑,老师愣了下,这次没用粉笔头弹我,不是因为我说的都是大实话,而是粉笔这种只允许在教学中使用的违禁品不能滥用。

  雾霾中生活25年,眼看就要大学毕业。在我大部分的生命轨迹中,我没经历过春夏秋冬,只有湿热和寒冷;我没经历过黑夜和白天,只有昏暗和相对昏暗;我更没见过星星和月光,据说那是天空中最玄妙、精美的东西,那里有爱情,还有诗。可惜那些都是雾霾元年之前的传说了。

  事实上,作为的一名历史系学生,我的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课题就是,近现代史方向,探究雾霾元年前后社会结构变迁史考据。在我爷爷辈儿的时候,那里有太多的新奇的传说和有趣的故事。可自从那次“不能说的事件”之后,一切都变了。

  可以说是科技拯救了我们这个穹顶之下的世界——

  随身携带的雪梨移动微型新风系统,能够让人类暴露在户外环境中长达30个小时,让无数生活在地平线的人们,恢复了行动的自由。

  雪梨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SOS操作系统,有3000多款与雾霾有关的软件。最著名的迷失之城导盲APP,可以通过雪梨手机的摄像头就能扫描识别2到50米之外的移动物体,大大降低了雾霾中的户外交通事故。

  雪梨集团下属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研制出了能够在地下温室培育的人工合成水果——当然还是以温润清肺的水梨为主。

  都是“雪梨”。

  人们常说,没有什么救世主,但是我认为雪梨公司(SydneyCo.)就是我们的上帝,他们开发了最前沿的科技治理雾霾,他们提供食物,他们提供娱乐内容,他们为我们建造了世界上最密不透风的家。

  为了毕业论文,我的这次田野调查就准备了雪梨公司的一款效果最好的移动新风过滤器。这次田野调查我是精心准备,因为它对于我来说就是一次关于好奇心的探险。

  我的历史老师说过,要研究现代社会,你需要观察每栋大楼400米左右的楼层,那里是资源重新分配的交集地带,有想往上攀附的百姓,也有好奇下层社会想要“体验生活”的权贵阶层。这里鱼龙混杂,在这里你可以读懂人类的好奇心和欲望。

  想要研究10年内的历史,只需要研究每栋大楼的一到三楼。因为这里是雾霾污染程度最严重的地方,三楼之上,空气中的PM2.5指数基本平均分布。三楼之下,这里住着社会的弱势群体。只有他们才能读懂人间的沧桑和事态的炎凉,因为他们对每一次事件都刻骨铭心。

  想要研究50年的历史,我们需要到郊外,到田野乡村去。那里不仅是海平面,而且暴露在户外中,是雾霾、酸雨侵蚀最严重最危险的地区。但也正因为如此,这里鲜有人类生存,近几十年人批量的人类遗迹得以保存,只有外表斑驳的墙面和不断坠落的瓦片在诉说着那遗失的世界。

  想要研究100年前的历史….那里是一片未知数。没人知道100年前的真正样子,事实上,就连霾纪元年的“那次历史事件”我们也不能随便提及。只是同学间偶有流传雪梨图书馆的某本藏书会记载些只言片语的传闻。

  别说100年前,我们的爷爷和奶奶都在“那次事件”中走散,同学的祖辈甚至还被“清洗”。

  在雾霾当空的日子,“希望”是一种易碎的奢侈品,所以我们不被允许缅怀历史。“回忆太多的历史会遮蔽住你对眼前生活的向往,甚至失去希望。”这是某国家级报纸的社论,在很多人看来,其实不无道理。所以当我下定决心做这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上一章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b.faloo.com/p/420645/1.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