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盛唐之帝国崛起

第36章:长孙皇后的点拨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果然,这子是有对付蝗灾的办法的,袁老神仙的贵人就是这子了,李世民暗道。



    心中也是无比庆幸,幸亏这杜乘风有万全之策,不然自己又要被百姓们质疑了。



    杜乘风接着道:“俗话久旱成蝗,蝗灾的形成都是和土地长年干旱有关,而蝗虫从卵经过蝻(蝗虫的幼虫)到最终发育为成虫一般需要60至200时间,在这个周期时间内,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灭杀蝗虫。”



    “其一:鼓励百姓多种植大豆果树等其它林木,蝗虫喜好吃麦、高粱、水稻等,但却不食大豆和果树。”



    “其二:要通告百姓做好防旱工作,尽可能地避免土地过于干燥,蝗虫虫卵都是藏身于干燥的土壤当中,土壤稍为湿润一些蝗虫卵便无法生存。”



    “如若不能保证灌溉条件,适当的勤翻土地也是一种方法,蝗虫卵在初期经阳光暴晒也可以灭杀之。”



    “其三:大量养殖蝗虫的敌,鸡鸭均可,越多越好。一只鸡鸭平均一可吃掉上千只蝗虫幼虫。”



    “待蝗灾过后,鸡鸭也是美食,同时,禁止民间捕食青蛙等蛙类动物。蛙类动物也是蝗虫敌之一。”



    “其四:鼓励百姓自己抓捕蝗虫,蝗虫不但是一味良好的中药,而且用油炸之还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食哟。”



    杜乘风把自己以前在网上看过的治蝗四法娓娓道来。



    这四条治蝗的方法可是经过无数专家以及历史上的经验总结而来,成效非常明显。



    基本上只要做好这四点,蝗灾也就没那么可怕了。



    听完杜乘风的四条蝗虫防治方法,李世民和褚遂良都惊呆了,心情不知道如何来形容了。



    在他们眼里可怕至极的蝗灾,到了杜乘风口中便如儿科一般轻易解决了。



    他们一帮所谓老臣所谓国之栋梁冥思苦想半都没有想出一条计策,在杜乘风这里是信手拈来。



    唉,只怪自己读书少呀,这一刻,李世民和褚遂良心中都有了同样的想法。



    李世民则是感受更深,因为前几杜乘风才和他谈过独尊儒术的危害性。



    儒家学把儒学看成了一切的根源,认为只要把儒学彻底研究透彻了,什么都可以解决了。



    现在很明显,儒家书籍里肯定是没有这些更有用的治国知识的。杜乘风能出这些有效的治蝗方法,多半是博览群书而来。



    蝗灾关乎着什么,蝗灾关乎着民生,民生关乎着国运。



    所以民生也是治国之重,一味的尊重儒术,而忽略了更多的百家思想。



    饶思维长时间受到限制,还真如坐井观一般,见识到的始终都是那一片的空。



    “杜乘风,你的学识和博学多才再一次让朕惊喜。在你的面前,朕都显得有点孤陋寡闻了自惭形愧了,通过这蝗灾的治理便可见一斑呀!”李世民自嘲道。



    杜乘风笑了笑道:“皇上过奖了,这些都是事。”



    “杜乘风,朕有点好奇,那个蝗虫真的可以吃吗?”李世民疑惑地问道。



    “皇上放心,非但可以吃,而且炸着吃很是美味,子年幼时吃过很多。”杜乘风淡然道。



    “如此一来,朕就完全放心了。朕会尽快安排关中各地官员把这几条治蝗方案尽快的通告下去,尽可能的在蝗灾来临之前做好这一牵”李世民欣慰地道。



    “皇上,其实只要做好了前三条,蝗灾基本上也就很少发生了。而且这三条也要持久地保持下去,并不是消灭了一次,蝗灾便永不构成威胁了。”



    “只要气干旱时间过长,蝗虫便会死灰复燃。”杜乘风又郑重地叮嘱道。



    接着又道:“皇上,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务必要各地官府在明年秋季之前,尽可能的屯积更多的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另外,子还有一物,皇上可在明年秋季之前大力推广种植,”杜乘风完又从怀中掏出一个红薯交到李世民手上。



    来的时候考虑到明年久旱关中地区粮食产量定会大减,倒时可以把这红薯在淮南地区推广种植开来,好储备一些粮食应急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s://www.xsbiquge.com/94_94198/27449.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xbiquge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