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隋唐鼎革

第121章 玄霸飞锤击乌骓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李玄霸见韦韬世表情变化,又笑道:“哈,本王也不欺你,暂不反击,先让你十招八式的!”

    韦韬世是万也没想到,力量上的差距竟然如此之大。

    思量间灵光一现,暗道:不知道现在能不能进饕餮鼎?

    这样的念头萌生之后,须臾间,韦韬世便来到了鼎内。

    韦韬世大喜道:“这不是无敌了吗?”

    转念一想,又自言自语道:“不对吧,这回去不还是要面对李玄霸这个怪物?”

    说着,他再次出鼎。

    果然,场景一模一样,还是李玄霸刚说完话的时候。

    再次回来,韦韬世明白了,饕餮鼎再怎么神奇,也不能改变鼎外的任何东西。

    进来,不过是躲一时,不可能躲一世。

    好比马上要被一把刀刺中殒命,入鼎固然可以躲避。但出鼎之后,依然会被刺,不代表就能化险为夷。

    即便如此,还是被韦韬世钻了空子,他绝不会傻到濒死之时再入鼎。

    韦韬世拍着脑门说道:“总不能这样逃避下去吧?算了,还是临阵磨qiāng,看看有什么新的反馈物品能帮上忙。”

    韦韬世探手一拍饕餮鼎,最近累积的贪食度倒是不少,浮现出了各种反馈物品。

    其中又有不少成品的美食,他看过之后,不住的摇头。

    忽然,一本名叫《天衍阴阳功》的书籍映入眼帘。

    韦韬世伸手拿过,便有了提示。

    《天衍阴阳功》,战国邹衍所创,乃诸子百家之一阴阳家鼻祖。

    选择习练或存放。

    韦韬世兴奋不已,即刻说道:“练,现在就练。”

    话音刚落,只听得浑厚的声音入耳:

    天衍阴阳功乃阴阳家内家功法。

    习之不易,须身心意三位合一;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刚柔、内外、虚实、静动、松紧、圆方皆为阴阳之根本。

    阴阳相济合一,方能大成。

    韦韬世随着声音指点,开始习练。

    良久,韦韬世运起九牛二虎劲,只觉得内息含蓄内敛、连绵不断;此为“气”。

    再行狮奋功之时,动作急缓相间、行云流水;此为“形”。

    舞动桓侯qiāng法,曲中求直、柔和圆转,堪称刚柔并济;此为“神”。

    最后是三千庶人剑,只觉得松沉柔顺﹑圆活畅通﹑用意不用力;此为“意”。

    一时间,韦韬世的气、形、神、意逐渐趋于圆融一体的至高境界。

    习练结束之后,韦韬世算是明白了,惊呼道:“这他娘的怎么看都像太极拳吧!”

    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正应那句“太极生两仪”。

    两仪正是指阴阳,而阴阳家祖师爷就是邹衍,当时的人们又叫他“谈天衍”,后世尊称“邹子”。

    这《天衍阴阳功》诚如韦韬世所说的像“太极”,阴阳乃是太极另一种形态。不过,这是邹衍所创,只不过出于某些原因,未能传世罢了。

    换而言之,这功夫可厉害着呢!至少,跟后世老头儿们在广场上打的太极拳有着天壤之别。

    韦韬世身怀《天衍阴阳功》,就不怕李玄霸的巨力。同时,他好像对“一力降十会”有了新的领悟。

    就像马援、马超这样的高手,用重锤击鼓,还能使鼓面不破,便是“一力降十会”的至高境界!

    出鼎之后,再与李玄霸交手,韦韬世便明白了李玄霸为什么如此厉害。他可以断定,李玄霸必然达到了马援、马超那种境界,只是他不知道罢了。

    无知,则不悟。

    李玄霸固然达到了境界,但他却对这个境界懵懵懂懂。用力不用意,焉能成就武学大道?

    随着擂鼓瓮金锤与败姑苏一次又一次的交锋,韦韬世也渐渐明白,自己好像是掌握了“四两拨千斤”这样的手法。

    可韦韬世不屑使用,他依旧对“一力降十会”有着很深的执念。

    扬刀大会,也让韦韬世长了眼界。

    如果说李玄霸、裴行俨他们这些人是绝对的统驭力量者,挨上一记经脉都会被震碎。

    秦琼、张碧珑等人是身法与沉稳完美的相结合,循序渐进以击毙敌人。

    韦韬世现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s://www.88dush.com/xiaoshuo/125/125106/52389351.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88du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