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也有佛教,也有道教,但很多寺庙和道观却变了味,不再弘扬正等正觉的出世,反而比俗人更入世,丢了清净心、平常心,慈悲心。而G省的佛教文化却深入人心,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反差?
不仅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更是宣传导向策略的智慧。G省宗教人士讲佛,他们对普通民众不单单讲深奥的理论,而是结合自身的因果循环讲。比如说他们劝导人做善事,说一个人在路边晕倒了,你扶起他帮助他,说不定这人就会是你命中的贵人,说不定日后他就成为你的上司,或是对你极有帮助的人。虽然都是实用主义,但从对已有利的角度劝人做善事,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我们修行,我们修身的目的其实也是从自身的角度考虑,期盼今生或是来世有个好运程。
人最大的自私就是无私,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对他人无私那么自己同样也会受到善待,当悟透这个道理,处事的方式就会趋于平和安宁。
程睿寒酷爱读史书,史书给他更高远的眼光和智慧,也让他从中受益,即便驾驭庞大的商业帝国也游刃有余。
他不仅博览群书,很多兵法书,他都看得是原文,从原文中领悟思想的精髓。
对于第二堂讲座,程睿寒还是很有几分紧张。在乎才会紧张,当一个人紧张时,说明某事某人在他心目中有很重要的位置,不在乎才会淡然和轻松。
再则,一个人悟到,和讲出来有很大的差别。或许有人能悟透,能明白本质,但要让他讲出来,他却讲不透彻。
真正的大师讲课,就是把极其深奥的东西讲得人人都懂,而不是把简单的东西讲得云遮雾罩,本来还懂一点,经过他们的讲解,反而彻底搞不懂了。
程睿寒也准备把国学
运用到实用上讲,运用到学子日后的人生路上讲,但国学所涵盖的内容太广,短短两个小时想要达到理想的效果,选题很重要。
他的选题是北宋大儒张横渠的一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未出校门的学子大多身上还有着热血,还有着爱国的赤诚之心,还有着对未来世界的憧憬。如果能在方向上给他们一些指点,哪怕他洋洋洒洒讲了一万句话,但刚好只有一句话让某一个学子有所悟,对这个学子的人生都会有积极的一面。
次日下午的讲座,他穿着很传统的靛蓝色的中山装,考究的面料和精细的做工显出他英姿勃勃的精神头。他今天主讲的是心胸、格局、抱负。成就大事的人,必备的条件要有一个极其博大的胸怀,心有多大,成就才会有多大。
他每阐述一个论点,旁征博引三个历史典故加以强化。随后从襟怀延伸到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讲解这些儒家精髓在为人处事上的实际应用,这些智慧带给人生的财富。同时在通俗易懂的情况下兼顾高层面的教授,在恰到好处的地方不突兀地引用原文,画龙点睛不需浓墨重彩,只需关键地方的一点。
二个小时的讲座,会场气氛除了鼓掌之外很安静,和大多时候台上大讲,台下小讲的情形截然不同。
会后,留了半小时回答学生的问题。演讲看得是准备是否充分、选题是否精准、现场能否掌控、研究是否深入。但zì yóu回答问题那就显示功底是否扎实,头脑是否快捷机敏,应对经验是否丰富。因任何问题都可能被问到,或许有的知识点并不是自己所熟知的,这样临场的应变极其重要。
周文纬和太太很认真地倾听程睿寒的演讲,眼里渐渐有了赞赏。老人很爱才,惜才,当初周老爷子之所以喜欢陈ān nán,就是因陈ān nán心有大志,念书出类拔萃,极会为人处事。
这两场演讲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特别是第二场,更是超出所有人的意料。众多的人认为程睿寒商道讲得好,是因为有阅历和成就累积的经验,没想他对国学研究得也如此深入,这到让人意想不到。
特别是在zì yóu问答阶段,他扎实的学识,得道的分析,对事物的见解,看问题的一针见血,解答问题的四两拨千斤,无不显示他极高的智商以及亲和的作风。
及至校方宴请程睿寒的晚宴,校长特别找德高望重的周文纬夫妇相陪,退休后一向不大问尘世的周文纬很爽快地同意。
晚上的晚宴很隆重,不仅有本次讲座的工作人员,还有一桌品学兼优的学生代表。
周文纬夫妇坐在主陪这一桌,周曼安排在紧邻的一桌。
在晚宴上程睿寒极其虚怀若谷,分外敬重周老太爷夫妇,不仅对老师,即便对学生过来敬酒,他都很是温和,极为爽朗。
席间,周老爷子和他讨论一些国学的观点,他回答的方式和讲座截然不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