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只是个匠人

第181章 宗姓“记者”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小宗啊,”张主任突然从沙发上坐正了身子,“咱们言归正传。”

    “嗯?”⊙?⊙

    “既然你已经拥有能比肩惊海级的傀儡,组织上对你的安排就要有所变化了,让你这个堂堂惊海级老是接些崔嵬级任务,不是大材小用么?”张主任笑着说。

    “全凭领导安排。”宗冥乖巧依旧。

    “哎,你现在也算是拥有惊海级战力的人了,哪能听我们安排?在我们组织,能力越大享受的自由度就越高。对你们这类惊海级的战力,组织可不会强行下达任务,干活全凭自愿。”

    “这样吧,我这正好有一桩陈年旧案,不知你是否有兴趣跑一趟。”张主任突然变得和蔼可亲起来,仿佛刚才冲宗冥发难的另有其人似的。

    宗冥:……

    ———————————————

    陈家村是位于湘省西南部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子,距离最近的小镇二十来公里,受益于当局“村村通”乡村公路建设,交通还算便利,平时村民去趟镇上赶集、采购之类的不至于打不到车。

    村子很小,也很普通。街坊四邻都互相认识,对各自的家庭情况都理得清,谁家出了什么事,不出一天就会招来全村人的问候。

    在这种环境下,哪家后生娶了媳妇、哪家老人病了、甚至哪家的狗生了一窝好看的小狗崽……这些都可以成为新闻素材。

    不过鸡毛蒜皮的小事终究是小事,即使是作为乡里乡亲聊天逗乐的谈资也依旧有时效性,真正能让人们津津乐道说上好几年乃至十年以上的,那还得是大事——至少得是相对于村民而言天大的事。

    要说近几年来陈家村发生的可以用作谈资、怎么说都有意思的大事,既不是某场惨烈的车祸,也不是某次造成人员伤亡的洪水,而是某场葬礼。

    虽然华夏当局早就明令推行火葬了,很多地方也开展了“反土葬”专项行动,一旦查到有此类行为,就会给出严肃处分,然而目前看来好像并不是很奏效。

    至少陈家村人的观念是这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政策不支持又如何?咱的民俗民风就不延续了么?大不了被发现了罚点钱,该土葬还是土葬。若是得了好处还不善罢甘休——那就有必要让你感受下本地民风有多“淳朴”了。

    湘省在古代是属于楚国的势力范围,而楚国以“蛮”着称,这一特性被后世继承得相当好,湘省人的精神“霸得蛮”就是这样来的。

    华夏人对丧葬的重视程度是空前的,特别是“喜丧”:你敢拦着不让咱们村的老人“出门”?这仇甚至比“绿帽之仇”还严重!

    陈家村乡民要是横起来,可不管你混的黑道还是白道、身上穿的是“布衣”还是“官皮”——事后该怎么判咱认了,绝不放过你!

    是以华夏农村“丧葬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在一些地方依旧只听见刮风不见下雨:地方阻力太大了,行事不可能不顾忌。有些地区民风甚至连加引号的“淳朴”都谈不上,整个一土匪庄子!碰上这种真敢玩命的,任谁办事都得谨小慎微。

    陈家村当年那起“窃尸案”可是轰动了全镇,当时正值本地发布“丧葬改革”文件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为此把刚贴出去不久的文件都给撤回来了。

    一个享年99岁的老人,在“出门”的过程中突然不见了!听着像鬼故事吧?负责调查这起案件的警察们都觉得是撞鬼了。

    当地把出殡叫做“出门”,以“门”代“殡”更能体现人文关怀以及死生看淡、终有定数的朴素生死观。这种说法淡化了死亡的痕迹,体现了华夏传统思想中“不畏生、不惧死”的精髓。

    享年九十九的陈家村“七奶奶”是目前陈家村辈分最高的一辈,和她同辈的全村就剩下俩老人家了。

    99,这是个再吉利不过的数字了,她的葬礼自然是喜丧。而上好的楠木棺材、八人抬棺、六人扶灵的配置也算对得起她的辈分了,棺材后跟了一群三步一跪、九步一叩的孝子、孝孙们也给足了面子。七奶奶这一支人丁兴旺,讲起排场来可不得了。

    丧葬是喜丧,排面也敞亮,街坊四邻的也配合……因而这一出事,轰动性也大到没边。

    “满光脚一打滑,没抬稳,棺材就掉地上了。当时还觉得不是太严重,棺材上耸{立}着的遗像又倒了,这时我们就感觉不对劲了。那时候我就在旁边捧着七嫂的灵位,亲耳听见棺材里传出咚咚咚的声音,好像有人敲门似的……”

    “我当时吓得一激灵,汗毛都竖起来了,满脑阔就想着,完咧{了}完咧,人还毛{没}死哩,棺材封得古{这}么紧,可莫把人捂死了!我身后的那几个后生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www.88dush.com/xiaoshuo/116/116241/47275018.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88du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