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已经定了调子,在朝的都是文官,对战场也不大熟悉,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大家面面相觑,好长一段时间,大殿里一片寂静。
张垍见没有人出头,就想表现一下。他出班上奏:“启奏皇上,目前的平叛战争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各个战场的态势虽然朝廷占有主动,但是叛军还在殊死抵抗。臣认为应该采用两重点一稳固的策略,两个重点是,第一个重点是对河北全面进攻,在河北朝廷军队占绝对优势,那里有郭子仪的五万精兵,程千里的三万军队,王玄志的二万边防军,刘正臣的二万劲旅,加上在吕梁山区阻挡叛军的王承业的两万军队,总军力接近十五万人,而叛军的主力南下,留守蓟城、太原、平卢、云中的军队总共不过五六万人,力量对比三比一,完全可以歼灭叛军。第二个重点是全力防守长安。安禄山兵力不足,他们处于弱势地位,一定会冒险强攻长安,所以将所有精锐都投入到进攻京城。目的是想拿下京城,改变不利的局面。潼关是长安的屏障,是防御的重点,哥舒翰二十万大军全力防守,可确保潼关不失,保住了潼关就保住了长安。在实施两个重点的同时,还要稳固东线和南线的防御,不能让叛军再扩大地盘。叛军兵力有限,虽然很想占领淮南道和江南东道,但他们没有力量,只能用次等军队进攻,朝廷有鲁炅带领的五万军队守卫江南东道,李祗和李随组建的五万新兵守卫淮南道,只要稳固防守,不让叛军前进一步,等到夺取河北,叛军会自乱阵脚,朝廷便能一举歼灭叛军。”
韦见素上奏:“启奏皇上,张垍的这个战略是符合当时的客观实际的,如果按照这个思路进行平叛,要不了多长时间,安禄山便会被歼灭。臣十分赞同。”
唐玄宗说道:“张垍的这个方案很好,充分可行。我们要尽快结束叛乱,还应该加大进攻力度。最好是全面出击,让那胡羯四面楚歌。”
杨国忠说道:“叛军已经到了末日,与朝廷相比是鸡蛋和石头一样,不管采用什么办法,鸡蛋都得碎。臣认为张大人的分析虽然合理,但对敌人估计过高,延长了平叛时间。现在朝廷围攻叛军的兵力已经达到五十万人,而叛军只有十五万人,而且供给严重不足,人心涣散,已经成了强弩之末。朝廷只要四面出击,全面进攻,叛军就会顾此失彼,乱成一团,我保证不出三月,必定有人送安禄山的人头到朝廷来。”
唐玄宗甚是高兴,大声说道:“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只要能够让那胡逆授首就行了,兵部迅速拿出意见,作出详细部署,呈中书省和门下省议定之后,发往各个战场。”
韦见素上奏:“启奏皇上,王承业上奏,常山颜杲卿的义军被叛军全部歼灭,无一人逃出。平原郡的颜真卿起兵也失败了,颜真卿不知去向。臣认为还是要注意稳固防守,叛军并没有到不堪一击的地步。”
唐玄宗说道:“你是兵部尚书,怎样制订战略方案是你们兵部的事。我的要求只有一条,就是要尽快结束战争,让老百姓早日安居乐业。”
韦见素说道:“臣尊旨。按照皇上的意向,拿出新的围剿叛军的战略方案。尽快结束这场兵灾。”
安禄山的圣旨到了前线,崔乾佑立即招集田乾真、李归仁、孙孝哲到帅帐商议。他对三人说道:“潼关是中原通向长安的必经之路,要进攻长安必须先攻占潼关。现在哥舒翰将二十万大军驻守在关内,拒绝出战,死守险关。皇上来旨,要我们尽快打开局面,以解河北之困。”
田乾真说道:“燕朝的精锐部队都集中在这里,皇上的目的就是要进攻长安,以最快的速度推翻唐朝。唐玄宗也知道潼关的重要,派重兵把守。如果从正面攻击万难达到目的,可不可以采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办法。从其他的山涧另开一条小路,绕到潼关的内侧,两面夹攻,哥舒翰的二十万大军就会大乱,不但攻克了潼关,而且消灭了唐军的主力。”
李归仁说道:“田将军的想法很好,但是没办法采用。我已经尝试过了,这一个多月来,都在寻找小路,可是没有找到。这潼关历来就是防止中原之兵进入长安的,几个朝代的加固,那里还有其他的路径。”
孙孝哲说道:“本来进攻潼关的军队是由皇上亲自带领的,由于常山叛乱,加上他身体有些不适,中途皇上返回了洛阳。现在我们四人各带一个独立军团,驻扎在潼关外围绕。由于潼关险要,攻击面小,根本无法集中兵力强攻。我们这四个军团是朝廷的主力,每个军团一万五千人,下辖三十个镇。十个镇为骑兵,共五千人,攻击时担任迂回包抄袭击敌后方的任务。八个镇为远程打击部队,配备各种弓驽,射程一百步至三百步。攻击步兵六个镇,主要任务是正面攻击,担任敢死队的角色。特种任务步兵六个镇,负责保障,和保护远程打击部队的安全。军队的武器装备配制超额两成,我们战斗力极强。但是这样强大的攻击力,面对潼关却束手无策。是不是请示皇上,另辟蹊径,从其他方向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