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亨对张均十分信任,当即说道:“你既然作了调查,我十分相信。崔光远的想法不切实际。父皇宠爱贵妃娘娘,对杨国忠宠信得很,拉他下位父皇舍不得。现在的父皇已经不比从前了,朝廷中的许多规矩就是从他那里破坏的。你可以联合其他担心国家安危的尚书、正卿,在父皇面前上奏,能给父皇提个醒,压制一下杨国忠的嚣张气焰。”
张均说道:“臣愿做太子殿下的马前卒,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暗中考察一批官员,即使他们被杨国忠赶出朝廷,到时候殿下也能重诏他们入朝。”李亨十分高兴,携着他的手并肩送出东宫。
第二天崔光远去向李亨请安,李亨说道:“昨天与杨暄玩得尽兴吗?”崔光远说道:“启禀殿下,那杨暄不学无术,又自以为是,担任御史台的次官,不好好办差,考核官员不认真的考察,全凭他的印象好坏来叛定。这样下去,朝纲非乱不可。他逼着下官天天陪同他玩耍,下官无法推托,答应每五天陪他一次。下官虽然厌恶,但也不敢得罪杨丞相,只有敷衍他了。”
李亨说道:“你不敢得罪杨国忠,却敢对本宫无礼啊。你在这理监督本宫,是不是想向杨国忠报功啊。”
崔光远立即跪下说道:“启禀殿下,光远进了东宫,就愿永远为殿下驱使。臣虽然读书不多,也是识大体之人。敷衍杨国忠也是为了保护殿下啊。”
李亨说道:“站起来说话。”崔光远说道:“谢殿下。”站了起来,垂手站立着,九尺的身躯,象一扇大门,挡在李亨的面前。
李亨说道:“你是左庶子,是为本宫出谋划策的,你说该怎么办?”崔光远说道:“杨国忠仗着贵妃娘娘的支持,皇上的宠信,擅自更改朝中的办事程序,任何事情都由他一人说了算。长此以往,朝廷没有法度,非乱不可,到时想改过来就难了。臣请殿下向皇上上奏,对杨国忠的任意行为有所节制。”
李亨说道:“你也可以上奏啊,杨国忠一手遮天,所有的朝臣都可以向皇上上奏。”崔光远说道:“臣是东宫属官,身份特殊,对朝廷的事,不便评说。只能向皇上奏报东宫的事,殿下好得很,我如何上奏啊。”
李亨说道:“你就奏东宫里发生的事情,可以换一个角度上奏啊。让父皇来问我,比我上奏的效果好。”崔光远说道:“殿下点拨的是,臣明白了,我这就找机会向皇上上奏。”
崔光远进宫向唐玄宗上奏,唐玄宗非常慎重,只让高力士在场。崔光远伏在地上说道:“启奏皇上,臣到东宫任职以来,太子殿下一直是看书下棋,没有与大臣接触。但这段时间,精神萎靡不振,经常一人独自唉声叹气,吃不下饭,头上的头发也白了许多,不知是何缘故。”
唐玄宗看了看崔光远说道:“你与国忠的关系很好吧。”崔光远说道:“启奏皇上,杨丞相兼任京兆尹,臣是万年县令,他是臣的直接领导,对臣熟悉一些。”“下去吧,”崔光远连呼万岁,退出皇宫。唐玄宗对高力士说道:“将军速传太子进宫,朕要亲自问问。”
接到诏令,李亨火速进宫,跪在唐玄忠的面前高声说道:“儿臣参见父皇,父皇万岁、万万岁﹗”
唐玄宗说道:“坐着说话,什么事不开心啊?精神如此萎靡。头上的头发的确白了不少,脸色比朕还要差,看来你确实有心事,说与朕听听。”
李亨说道:“启奏父皇,有人反映,朝廷官员办事过于求快,更改办事程序,半年完成的事,一天做完了。儿臣担心这样下去,朝廷的法典不起作用,官员办事敷衍塞责,成为社稷的隐患。”
唐玄宗说道:“国忠事多,减少程序提高效率,试一下也可以,效果还不错,很多人都向朕说他的好话。你认为不妥,让他改过来就是了。你才四十多岁,精神面貌还不如朕这七十岁的老头子。要注意养生,身体好才能精力充沛。本想让你监国,但贵妃不同意,朕再说说。四十多岁的人不做事,也会憋出病来的。”
李亨说道:“儿臣是想让大唐盛世永远强盛不衰,担忧多了,能得到父皇的亲自指导,是儿臣的荣幸。”
“回去吧,有些事情,朕也很为难。还是那句话,听将军的通知。”唐玄宗一挥手,李亨起身走出了紫宸殿。内心燃起了希望,但事情并不象他想象的那样,宫廷内的争斗激烈得很。
再说上官青等人按照欧阳明的指挥,向昆仑山进发,卢其儒对项猛说道:“昆仑派除了皇甫惟雄和你父亲之外,你还有几个师伯师叔。”
项猛答道:“还有二师伯,四师叔和五师叔。”卢其儒对上官青说道:“我有一种不祥之感,项强很难控制昆仑派的局面。他的力量只占昆仑派的五分之一,如果昆仑派的其他人联合起来对付他,凶多吉少。”
上官青说道:“我也有同感,我们加快速度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