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会审。由御史中丞杨慎矜、刑部尚书萧隐之、大理寺卿李道邃联合审理。”
唐玄宗说道:“此案还没审理,三司失职了。迅速会审,一定要有结果。”李适之说道:“慎尊圣旨,臣马上组织会审。”
萧隐之接到李适之的指示,觉得事关重大,立即将唐玄宗下旨审案的事,上报李林甫,请示如何审理?
李林甫大吃一惊,心想:李适之去年担任左相,敢违逆我的心意,是想首席宰相的位子了。这事不能由他插手,要将主动权掌控在我的手中。他立即到华清宫,向唐玄宗上奏:“启奏皇上,科考舞蔽案一直没有审理,是因为御史台的人手原因。御史台首席长官张倚涉嫌,没有资格查审此案。御史中丞杨慎矜兼职太多,户部的事和吏部的事接二连三,忙不过来,没有时间审理此案,因此搁置了一段时间。臣推荐侍御史王鉷领衔主审此案,再从刑部和大理寺抽调人员,三司会审。”
唐玄宗说道:“案子不能再拖了,既然慎矜事多,就按你的奏折,另行选人。一定要快速审理,越快越好。”
李林甫到了李适之的衙内,对他说道:“皇上让王鉷领衔主审此案,现在马上审理,适之认为如何?”
李适之说道:“科考的案件必须审理,不然的话,不好交待。王鉷只是侍御史,让尚书和寺卿听他的,不太好。”
李林甫说道:“就是的啊,这是皇上恩准的,我也想尽快了结,但是御史台的人,原因很多,目前只有他是合适的人选。”
李适之说道:“御史台缺人,就让刑部和大理寺的官员来审理。皇上交待的事不完成,追究下来,谁吃得销啊?”
李林甫摸了一下脑袋,微笑着说道:“朝廷的规定,官员犯罪,应该由御史台主审,监督官员是御史台的职责。让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配合侍御史,不大合适,可以抽调其部门的官员来配合。特殊情况,特殊处理,你看如何?”
李适之说道:“你是首席宰相,我只是提醒你一下。这个案子皇上已经下了结论,谁来主审,结论都是一样。”
李林甫亲自到王鉷的办案房间,王鉷中等身材,国字脸,倒八字眉,大眼睛黑白分明。络腮胡子又黑又密。首席宰相亲临,他受宠若惊。当即躬身低头,虔诚的对李林甫说道:“相爷亲自到来,如此关心这个案子。下官将尽最大努力,查清此案,给朝廷一个满意的答卷。”
李林甫点了点头,一本正经的说道:“苗大人为官的口碑一向很好,这个案子涉及的官员很多,如果都处理了,朝中还有人做事吗?因此要顾全大局,对于偶尔犯错的官员,能保护的就得定量保下来。为了加强力量,我特地让刑部员外郎2罗希和大理寺少卿杨璹来一同审理此案。”
王鉷立刻理解了李林甫的心意,紧跟着说道:“相爷运筹帷幄,一切都听相爷的,是忠臣我们就保,是奸臣我们就除掉他。”
罗希是李林甫的亲信,他对王鉷说道:“李相爷非常关心此案,虽然苗晋卿是主考,但科考是吏部组织的。处理了吏部侍郎,吏部尚书能安心吗?因此我们要大事化小事化了,尽量上补药。”
王鉷心领神会:“罗大人说的是,我们不能树敌太多。”两人的想法一致,杨璹也不敢与李林甫作对。审理的时候,大都是走走过场,案子很快就了结了。
卷宗做得非常到位,结论是苗晋卿主持科考没有收受任何贿赂,与考生没有任何往来。选择进士虽然偏向朝廷官员的子嗣,是考虑人才的综合素质,好的人,不一定有政治才干。选人不公是认知问题,没有贪赃枉法。
而且案子的细节十分清楚,可说是天衣无缝。李林甫相当满意,立即让王鉷写奏折。
李林甫找了一个唐玄宗十分高兴的时候,将王鉷的奏折呈报给唐玄宗。唐玄宗看完奏折,对苗晋卿一案的审理结论很不满意,因为奏折之中尽是为苗晋卿开脱罪责的说词。
他质问李林甫:“这案子怎么回事?你清楚吗?”李林甫回答道:“御史台让王鉷会同刑部郎中罗希和大理寺少卿杨璹负责审理此案。臣按皇上的旨意,要求他们恪守职责,以法典为准绳,搜集证据,秉公执法不得恂私舞弊。因为臣是吏部尚书,应回避此案的审理,不宜过问审理过程。”
唐玄中点点头,对李林甫的回答还算满意,但对王鉷的奏折十分不满,“你认为此案该如何了结?”
“应该重审。”唐玄宗没想到李林甫会作出这样的回答。接着说道:“由谁来主审?”李林甫说道:“臣举荐附马、翰林院大学士张垍重新审理此案,以正视听。”
张垍是著名宰相张说的儿子,又是唐玄宗的女婿,而且文采不错,颇有乃父之风,在翰林院供奉。物以类集,张垍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