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宋小商户

第65章 立储诏书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靖难,成魔咒了都。

    其实权力的顺利交接并没有那么麻烦,王浩的权力交接就挺简便的。

    由于最近自己把绝大多数的时间放在了义学上面,往后估计也会如此,已经不适合再占着煤炉工坊董事长这个位置了。

    从老徐家出来,见天色还早,就顺便去杨延青家蹭了个饭,顺便把煤炉工坊的权力交接一下。

    自从大规模扩大生产以来,如今的工坊早已步入正轨,垄断式的销售渠道加上一整套完整的管理模式,当初王浩不厌其烦设定的那一整套规章制度的作用也开始显现。如今的工坊,正是欣欣向荣的时候。

    “王大哥!”

    杨延昭的态度也变了不少,竟然会主动跟自己打招呼了,这到新鲜,看着眼前这个脑海深处自己一直很崇拜的杨六郎,如今只不过是个屁事不懂像块茅坑里的石头般倔强的半大小子,落差太大,一开始王浩心里是无法接受的。

    “六子终于长大了。”王浩悠悠一叹道,杨延昭如今的身份只是个杨家在麟州前来投靠的远房亲戚。

    “王大哥此话怎讲?”

    “终于懂事了呗,哈哈哈……”

    杨延昭尴尬的挠了挠后脑勺,又去缠着和尚教自己功夫了。

    “悠着点……”王浩用手指了指肋骨提醒道。臭小子恢复的挺快,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又是生龙活虎了。

    这年头传个消息不易,尤其是往北汉太原城这样的敌占区传递消息更是不易,都快两月了,去给杨延昭他爹送消息的人还没回来。

    据杨重光讲,为了安全起见,要先送消息到老家麟州,再经府州找到他外婆的娘家人,才能找到关系把消息传过去。

    这年头要传个话,稍封信都是这么的困难。

    “王贤侄……”杨重光浑厚的嗓音从老远便传了过来。

    “此事万万不可。”听了王浩的此番来意,杨重光当即表示反对,“如今诸事妥当,我们几个也都信服贤侄的这套法……理论,事你可以不管,但这个位子,贤侄必须得占着,该拍板的还是得由贤侄拍板,否则他日容易起争执。”

    貌似也有些道理,深思之后,两人又详细探讨了一番,最后决定待月初几大股东约定的例会上再将此事好好议议。

    末了,杨重光神秘兮兮的凑到王浩耳边轻声道:“贤侄可知陛下此番突然立储之nèi mù?”

    这杨家的政治敏感度不低呀,这么快就得到消息了。

    “小侄也是刚刚得知此事……”

    “上次听说开封府也要在其下辖各县设立义学,贤侄与晋王相熟否?”

    听了杨重光的这话,王浩恍然,不但政治敏感度极高,这找关系上门混脸熟的速度也不慢呀,只是按理说你们搬来这京城也有些时日了,之前就没一点关系?估计这质子般的笼中鸟金丝雀,他赵二看不上吧……

    不过这正好,自己正愁找不到人炫耀自己与赵二的关系呢,这倒好,打瞌睡有人递枕头。

    二话不说,当即就答应了杨重光帮忙引荐,到时把折惟信也拉去引荐一番。

    叫你再来巴结老子,老子不但自己来,还要拉亲友团一起来,烦不死你个赵二。

    只是这突然立储,的确有些蹊跷。

    然而事情貌似仍有后续,三天后,赵老大又发了一道诏书,敕令大宋各州府,自今日始,不准再在军士脸上刺字。

    这道诏书的威力可一点不比立储诏书小,据老徐讲,颁布诏令那日,朝堂上都吵翻天了。

    那些个文臣,恨不得连禁军将士的脸上都给刺上字,现在倒好,连厢军乡兵的脸上都不刺字了,这分明就是卖好武将的举措。

    难道又要重新启用武人不成?这怎么可以,如今国事已定,扶植武人岂不是取乱之道?

    与文臣的反应截然不同的是朝堂另一侧的武将,诏令还没念完,众武将便已激动的齐齐下跪谢恩。

    然而刚刚激动了不到数息,就被文臣们的口水给淹没了,辩又辩不过,打又不能打,只得将拳头捏的咯咯响,比谁的嗓门大。

    结果,可想而知,朝堂上瞬间就成了菜市场,一边讲理论,一边论嗓门,吵得不亦乐乎,连他们的陛下什么时候离开的都不知道。

    大内皇宫崇政殿内,海陆空海公公哆嗦着趴在地上连连磕头,边上的几名小太监亦是如此。

    “陛下,陛下呀,这使不得,使不得呀……”

    海公公的身旁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www.88dush.com/xiaoshuo/115/115306/46730141.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88du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