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宋小商户

第63章 中秋晚会(六)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微微往下一压。

    柳月娥会意,重又转向观众深深一躬。

    所有人都在静静回味,回味那一段醇酒,美酒,烈酒。

    人生百味,竟难抵其中一味。

    人人都在为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度而自豪,直到看见舞台上的仙女儿向他们深深鞠躬,才有人回过神来,人群之中顿时爆发出一阵激烈的欢呼。

    良久,不知是谁,对着宣德门城楼上的赵官家高呼万岁。以此感谢他们的皇帝陛下带给他们的安定生活。

    渐渐的有更多的人加入其中,顷刻间,广场之上数万军民,齐齐面向城楼方向,仰头高呼万岁,数万人齐声高呼,声震屋瓦,响彻天际。

    城楼上,赵匡胤立在城墙上,看着城下万民的齐声高呼,一股从没有过的豪气直冲天灵盖。

    感受着这股君临天下,睥睨一切的空前盛况,第一次有了一种身为帝王,天下贡主的自豪感。

    自从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以来,自己头上一直顶着一顶欺负孤儿寡母窃国大盗的屈辱帽子,这一刻,这种屈辱感统统的烟消云散。

    这才是一个身为帝王该享受的荣耀,蝇营狗苟的日子,朕受够了,

    不能在将生命浪费在这围城之中,将眼光局限在这皇城一角,整日勾心斗角会消磨掉人的意志,朕的战场不应该在这里,朕要走出去,彻底摘掉头上这顶窃国大盗的帽子。

    要让天下人知道,朕才是当之无愧的明君。也只有朕才能重新开创一个盛事,开创一个远迈汉唐的盛事。

    什么荣华富贵金玉满堂,都不及这一刻带给自己的踌躇满志。

    “陛下,夜深了……”

    晚会早已散场,广场上的民众也早已散去,赵匡胤却仍立在城头独自仰望星空,王继恩都催好几回了,仍没有回去的意思。

    ……

    晚会结束了,然而关于晚会的故事却刚刚开始,皇城内外,街巷瓦市,人们讨论的话题总是离不开那晚的盛况,晚会上的各个曲目,也迅速在人们口中传唱。

    如今的京城街头,随便揪个人,都能哼上几句一条大河波浪宽。

    中秋晚会的后续工作也让王浩忙坏了头,不光要接受各项募捐的善款,忙着赴宴,由于钱额数量太过巨大,光用在五里坡义学肯定是用不完的。

    于是不得不经由赵老大批准,在五里坡义学专门成立了一个临时性的大宋慈善司,由王浩兼任慈善司知事,并派遣了专门的官员负责署理衙门各项事宜。还将在五里坡后山营建新的慈善司专属衙门。

    经由本次义演,自己在国子监的地位也上升到到一个精神领袖般的高度,每天都有学生来五里坡拜访,还组织了一些同窗轮流来义学任代课老师。

    王浩趁势给他们分配了对子,让义学的不少学生认国子监的学子为老师,这举动还大大激励了国子监的学子,小小年纪就已经为人师表,再不努力学习岂不丢人。

    这样一来,连着国子监的学习氛围都得到了大大的改观,这一现象让高祭酒与徐明诚喜出望外,没想到一次义演还能带来这种令人欣喜的局面。

    除此之外,赵德昭还带来了控鹤营众将士的感谢信,感谢王浩为他们这些丘八仗义执言。

    如今的控鹤营军营中,王浩为他们写的《英雄赞歌》与《精忠报国》这两首歌,俨然已是军歌一般的存在,营中士气异常高涨,据说别的军营情况也差不多。

    不但如此,今日还被赵光义请到了晋王府上做了回座上客。

    这倒也在意料之中,毕竟开封府下辖十四个县的义学营建不是小事,跟赵光义来往总是难免的,再怎么说这事也是一件大善事。

    自己再怎么不待见赵二,事情还是要尽力配合的。只是听那王府幕僚言语中明显的拉拢之意,让王浩有些举棋不定。

    投靠肯定是不可能投靠的,不说有徐明诚与还玉的那一层关系在,就凭你赵二日后的所作所为,就这样投靠了岂不成了走狗。

    而拒绝目前也是不能,树太大,自己撼动不了,目前的大势也无力改变,就这样站在他的对立面,不但没好果子吃,小命不保都是有可能的事。

    假意周旋,也不可取,人家又不是瞎子,能在官场混的风生水起,连皇位都能谋夺的人精,智商不可能不在线,身边又有那么多幕僚出谋划策,自己的小心思不可能瞒得过人。

    既然投靠违背己心,对立是寻死,周旋又不可取,那剩下一条路就只能是本色出演了。

    咱只是个商人,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www.88dush.com/xiaoshuo/115/115306/46730136.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88du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