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宋小商户

第44章 行云乐坊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问道。

    “阿爷,尺寸在这儿呢。”不等王浩开口,小蝶自告奋勇,又来了个标准姿势当起了机器人。

    “哦……啊哈哈哈”邋遢爷爷一愣,竟破天荒地大笑起来,拿起桌上一把模样怪异的木尺笑道,“唉乖,跟阿爷说说这琴是怎么个用法的。”

    王浩闻言马上上前解释,邋遢爷爷一边听王浩解释一边拿着尺子在小蝶身上比比划划,又在图纸上标注出量得的尺寸。

    乖乖,这是真正的量身定制呀。修修改改差不多有一刻钟,直到小蝶的小脑袋瓜上都布满细汗了,老头才收了工具一挥手道:“走吧,三日后来取。”

    这么嚣张……还有好多事没有交待呢,自己只是画出了几个主要的零部件图纸,其他小零件还有好多连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就这样成了?只得讪笑着补充道:“老先生,这琴的料子最好的是……”

    “老汉我干这行差不多五十年了,用什么料怎么做还用得着你教。走走走,别妨碍我做活,赶紧走。”

    “阿爷再见……”还是小蝶爽快。

    回到前院店铺,吕掌柜搓着双手道:“既然定下来了,小哥是不是先将定金付一下。”

    “应当的应当的。”王浩爽快回道,“吕掌柜说个数。”

    “那就先付十贯吧,余下的等完工之后再议吧,毕竟此琴小店之前从未做过,现在也说不出个实价。”

    “多……多少?”王浩艰难的咽了口唾沫,十贯,还只是定金!心中第一个念头便是该不会被讹诈了吧。

    吕掌柜看到王浩的表情也吓了一跳,莫非这小哥不知道这行云乐坊的名声?“这位小哥且放心,本店向来以诚信为本。”

    “十贯就十贯吧,不就几斤铜嘛。”还玉在王浩耳边催促道,自从来了大宋,金钱这个概念在还玉心中已经完全模糊。在她眼里,这钱就是几斤铜而已,压根就不算钱。

    没办法,再多也得掏不是。小蝶正用期盼的大眼睛瞪着自己呢。

    ……

    内河码头就在前方不远,今次回去接人王浩特地借了杨延青家的那条运船,船虽不大也足够坐得下那些人了。

    看到杨延青早已在码头等候,小蝶蹦蹦跳跳跑过去率先喊了声哥哥。

    “应该叫叔叔的。”王浩纠正道。

    “哼,”小蝶轻哼道,“我觉得哥哥就够了。”

    杨延青看着王浩三人这奇怪的组合,总感觉怪怪的。说是一家人吧,明显不是。说不是吧,又像极了一家人,无论从言谈举止还是神态作风,都像极了一起生活过多年的亲人。但也没好意思开口问。

    “王兄稍等,惟信表兄马上就到。”

    杨延青话音刚落,就见折惟信抱着块牌匾乐呵呵朝这边走来,边走还边伸手招呼。

    “王老弟,看这匾,为兄已经帮老弟做好了。”说着,折惟信将牌匾正面朝向王浩俩人。

    “惟信堂……”表哥,这匾好像少了一个字吧?

    “哦这字刻的大了些,只能排得下三个字了。所以……啊哈哈哈”

    “表哥,这饭……可少不得呀。”

    “唉……自然是不会少的,十五石!前天将此事跟家兄说了,兄长说我总算干了件人事。从小到大,这还是第一次夸我……”折惟信的笑脸愈发妩媚起来。

    “哦?表哥在城中可还认识不干人事的酒友?咱那还有还有好几间校舍未曾命名。”

    “嗯哼……”杨延青实在听不下去了,假意咳嗽一声道,“王兄请,时辰不早了……”

    ……

    船至雍丘,王浩先去县衙拜访了新任知县,并呈上了徐明诚的帖子。虽不是上下级关系,但作为憋屈县的父母官,这点觉悟还是有的。义学的交接自然也是一路绿灯。

    至于义学的学生及家中父母,前些日子就已经派人通知过了,早已翘首以盼。

    差不多二十多户人家集体搬家,场面也是不小的。尽管家里真没啥好搬的,一床被子加几个盆盆罐罐而已。听说东家在那边的工坊旁专门为他们搭建了什么员工宿舍,个个都是心向往之。

    自从进了工坊,这几个月时间给他们带来的变化实在巨大。不但再也不用吃了上顿愁下顿,而且还渐渐有了一点积蓄。

    王浩也曾问过他们,以现在的收入,完全有能力租个稍微像样点的屋子改善改善居住环境呀,没一个人赞同。住哪不是住,这钱存起来将来是要买地的。

    家里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www.88dush.com/xiaoshuo/115/115306/46730110.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88du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