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想法与观点,以博得世人的认同,彰显自己的才学。
论语是个好东西,经过合理恰当的解读的论语也是个好东西,但过度解读的论语,则是个坏东西。
这就好比是一部电影,本来就是一部幽默喜剧片,但是被各种过度解读之后,有人硬是从一帧一帧的电影画面里抠出许多做人的大道理来。
一万多字的论语,研究了一千年了,能解读出来的东西早解读完了。
现在的论语,早被统治阶级改造成用来强化自己地位的一种工具。
一种用来防止天下百姓脑洞大开的工具,用一种类似于你脚上长了个疮,我帮你把腿砍掉这样的方式。
虽无卵用,但却也有些重要,没有这种思想层面的东西把人给箍起来,那民族的凝聚力便可能会散。
但是,还是很无聊,因此第二日的论试与第三日的策试,以及最后一轮的明经科,王浩都没去现场。
去了也是枯坐,没啥意义,还不如去山下指导指导护理学院的施工进展情况。
终于等到由自己出题的最后一轮附加试——数科。
从未有过先例的一轮科举试题,进考场前,大多数考生们甚至不知道这数科所考究竟为何。
好在提前就有通知,这数科一道只要求参加,不计入科考成绩的最终评定。
并且言明可以带一些参考类的书籍及工具,比如《九章算术》,算筹,之类的辅助工具。
然而尽管如此,当考生们拿到试卷之后,上面的试题仍是让绝大多数考生犯了难。
十道考题由简入难,从最简单的加减乘除开始,全都非常的简单。
但即便是最简单的五万零一减去五千零三这样的口算题,就至少难住了一小半考生。
举着手指头数来数去都没数明白,就更别说最后面的那道放水题了。
除了少数几个国子监出来的考生,得益于之前与义学学生的斗智斗法,有专门研究过,能勉强应付的来。
其余的考生,基本全在那儿犯了难,看考场情形就能知道。
抓耳挠腮,叹气声不断,还时不时抬头望向场边作为计时的香炉。
十道简单的数学题,彻底暴露了古人对数学认知方面的短板。
不过也有一个好现象,那就是考试的态度,尽管不计入最后的总成绩,然而场上的考生却没有一个轻慢对待的,更无一人提前离场。
这其中当然也有相互暗自较劲的成份,以及面子问题的因素在里面。
却也是唯一一点让人欣慰的地方了。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