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手有余香千千结

第三章 村里的那些疙瘩事儿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从蓉城回来,回到家,骑上电瓶车。余香径直赶到了镇政府。

    镇政府位于景福院下。景福院,始建于宋代绍兴年间,后因院而兴场,逐步发展成镇乡所在地。

    这是一个老镇。白水河穿镇而过,左岸是新街,右岸是老街。老街上有三棵标志性的大榕树。其中两棵都长在小学校里,树干高大,枝叶繁茂,已有好几百年。小学校早些时候,叫火神庙。原本是过往商旅供奉的庙宇,除四旧的时候,才改成了学堂。另外一棵长在火神庙对面的河堤上,靠着原来的粮管站。后来因为改制,粮管站不少人下了岗,粮管站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很快被开发成了农贸市场。

    从火神庙到粮管站,中间跨过白水河的是一座石板桥。桥上每逢逢场,卖凉粉的和卖烧饼的,就以大树乘凉,架起棚子做起生意。从早到晚,摊子上都很热闹,老人和小孩都喜欢来这里咬口烧饼,吃着凉粉,打打牙祭,解解馋。

    老街的房子大多都是木质结构和砖瓦结构。由于靠河,不少房子也在河里杵着几根柱子,有点像吊脚楼,但其实不是。伸向水面的大多都是生活阳台和厕所。这些房子墙壁连墙壁,房梁接房梁,门挨门,瓦扣瓦,密密匝匝地连在一起,中间穿插一条宽不过五米的小道。

    老街原本办有铁厂、木厂、蜂窝煤厂和食品厂,最出名的还是被当地人津津乐道的豆豉。后来这些厂,跟白水河一样也老了,不中用了,逐渐被淘汰,连旧址都被拆掉修成了铺面。

    原本镇政府在老街,靠着河上的石桥,与派出所在一起。后来建起了新街,镇政府便从狭窄的空间里抽了出来,搬到了河对面。新街大多是最近的年月才兴建起来的。农贸市场、商贸超市、银行和饭店应有尽有。

    但由于是农村场镇,当地人更喜欢以街为市。遇到逢场天,从山沟里涌出来的人们,挑着水果蔬菜、大米粮油,还有不少商贩从城里拉来的鱼虾、猪肉,都摆在街道的两旁吆喝着贩卖。

    一有车辆行来,总是堵得水泄不通。车来车往,外地车不懂规矩使劲地按着喇叭,当地人甩给他一个白眼,嘟嘟嚷嚷地走在前面,就是不给他让路。懂得道行的本地司机,一手打着方向盘,一边踩着刹车,摇下窗户,伸出脑袋瓜子,满脸笑容地给打着招呼,大婶、二婶,三叔赶场啊。那些人亲热地回着话,连忙将挡在车前的人拉开,吆喝着,让让让,车来了,让让道。有着熟人吆喝,路很快就腾出来,等到那车走了又迅速密集地聚拢起来,汇成了接踵摩肩的长龙。

    遇到下雨天,穿蓑衣,戴斗笠,打着伞,密密匝匝的五颜六色。滴答的雨水,你的浇在我的肩上,我的打在你的脚下,都乐着笑着。一场赶场下来,不少人身上浑身湿透了,心里也不会埋怨谁,反而说场上的生意太好,人太多了,东西看花了眼,不知道该买点什么。

    赶场的时候,大多数是上午半天,主要是买点生活用品。下午,不少人都钻进了饭店和茶馆。三朋四友,见着面,亲热地聚在一起。喝点小酒,打点小牌,摆摆龙门阵,东拉西扯,谈天说地。等到天色渐黑,方才各自摆手回家,相约着下次再来。也有好酒贪杯的,好赌烂赌的,等到天色黑尽,方才被家人赶到镇上拖回家去。

    余香风风火火地推开了镇长的办公室。镇长正在和客商座谈,见是她推门进来,抬了抬屁股笑着说道,余书记,你是脚板心里擦了油啊,比那曹操还快,正要给你打电话,你就到了。来得正好,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你们村走出去的着名企业家何总!

    “何总?何大棒槌!”

    认清来人,余香下意识地叫出了对方的绰号。何大棒槌一愣,跟着就和镇长大笑了起来。“看来余书记这工作做得好啊,连我何大棒槌的名号都知道。”

    余香瘪了瘪嘴,啐了他一口,哼哼地说道,你何大棒槌的名声,在鲜家嘴大着嘞,连小孩子听到都要哇哇大哭!

    镇长见她这么说,有些不高兴地挥了挥手说道,余书记啊这人要往前看,不能老是用老眼光看人啊。何总可是说了准备在你们村大干一场,建农业产业园。你不欢迎,你也不能把我的财神爷撵走了啊!

    何大棒槌哈哈一笑,向余香伸出了手说道,这话说得的,我哪有那本事。余书记正式认识一下,本人现名何大海,请多关照!“关照谈不上,你肯为家乡做点事情,我举手欢迎。但如果没有诚意,到时候进了村别怪我放狗咬人!”

    “这你放心,我何大海一口唾沫一口钉,真要是来混吃混喝的,不用你放狗咬我,光是家里那些老扛把子都够我喝一壶。”

    “知道就好,鲜家嘴村现在可不是你的地盘!打打杀杀不得行了哦!”

    何大棒槌拍了拍胸脯,连忙告饶道,余书记这张嘴啊,我是说不过你!现在到了你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www.88dush.com/xiaoshuo/118/118347/48462281.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88du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