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马诡事

第193章 就要他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天命六年的三月末,白虹贯日、彗星东沉,主不利。

    仍是荒废一片的辽城此时春暖花开,一辆马车正从城外进来。这马车是簇新的蓝布棉帘子,包的严实,四月初的辽城应是不冷的,但时不时能听见马车里头有人咳嗽。

    “站住,什么人?”守城的兵丁尽职的拦下了这辆马车。

    车把式停下车,出示了路引。

    “回官爷,是嗯们姑奶奶,出城办点事儿。”这路引的折子上,扣着的是一枚小小的印鉴,上面是老满文乌布西奔,就是晓彻,通事儿的意思,也就是萨满。

    这印鉴是从萨满府也叫知事府出来的。

    看了这印信,城门卫并没有依例放行。

    “请稍等片刻,我去找我们头儿来。”撂下这句话,他便急匆匆的跑到城门边戍卫休息的小屋子里去了,也不知是什么事儿。

    “咳咳,怎么了?”车里说话的人用的怪腔怪调的汉语,外面那些人说的都是满语,因此车里的人根本听不懂。

    “那官爷,去寻了长官。”答话的车把式说的也是汉语,不过是江淮口音。

    车里的人掀开帘子,正是马晓歌,只是此时她脸色苍白瘦弱,咳嗽不止,因失血过多身体竟然十分畏寒,从前她可是最怕热的。

    “应该没什么事儿吧。”她看了看这古代纯天然无污染的天空,感叹了一声。

    初来乍到,周围的人讲的都是满语,叽里呱啦的听不懂,好容易找到会汉语的,结果却发现这里的普通话的概念和她的发音是截然不同的,人家讲的是雅言,雅言近似吴侬软语,南方人或许听起来不那么困难,但北方人那是真的听不懂,靠近北地才有人讲一些类似江淮口音的奇怪普通话。

    好在辽城新破,被俘虏的汉人不少,充做包衣的也不在少数。

    眼前这车把式便是汉人,姓曹名庆。通晓满语,这便跟在她身边,全做个翻译。

    明明是家乡,可是时间不对,她仿佛是孤身一人的异乡客,勉勉强强算是能听懂了。

    不多时,便有一穿着盔缨霜色铠甲的人急忙忙的走来,走动间胸前的甲绦随风而动,满面的愁容与鼠尾胡须竟然带着些白色,年纪大约四十来岁,看身稍便知官衔不小。

    “请问车里坐的可是萨满太太?”

    “是到是,可是……”曹庆也不知道该怎么跟这位官老爷解释,这位姑奶奶虽然是知事府里的人,但并非萨满太太。

    “如此,正好,我这里正有一桩事情办不了,正愁呢。”那人大喜过望,竟然亲自来牵马!

    “大人,这是做什么?”曹庆捋着马笼头,安抚因陌生人上前而有些惊慌的马匹。

    “恕在下冒昧了,实在是急事儿。”也不知这哪里来的,如此的不讲理!也不说个明白,直接就拉马,是个什么意思?

    “嗨,你这人怎地如此无礼?”

    曹庆还要阻拦,却见那军官铛啷啷竟然拔刀相向!

    “得罪了。”这一下子曹庆哪还敢动弹,被这愣头青牵着走,七拐八拐竟是来到一座府邸前面,这府邸原是那检事录的府邸,现在被他征用。

    里头有不少的奴才和抢来的女人、财宝,车停在门口。

    那军官便请车上的萨满太太下车。

    “姑奶奶,咱们叫人劫了道了,你看这……”曹庆也是无奈。

    “没事儿。”车里的马晓歌到是不急不怕的,而是扶着车厢慢慢的下来,春暖花开还捂得严实,兜帽也不曾摘下,整个人生得比一般人要高大。

    古人营养不良,据骸骨的发掘考古来看那时北方人的平均身高1.7米左右,女子在1.5米左右,这人一双天足下车,人高马大真真比旁边的曹庆还高出一截儿。

    “汉女?”这回这位军爷也有点吃不准了,听说话是汉语,反正也听不懂,差不多就那样儿。可是这身量、这大脚真叫人吃惊!汉女那可都是要裹足的,就算是贫苦人家的女儿也得裹刀条儿。

    所谓刀条就是用布把脚缠裹,但不裹的那么紧,裹成细长条,侧面看像立起来的刀子一般。

    可这位竟然不裹脚,好大一双脚,穿着一双靴子踩在地上,整个人包得严严实实的,这知事府出来的人就是不一样。甭管怎么样,现在他是没辙了。

    一路上他叽里呱啦的对着曹庆一顿说,曹庆呢调检着跟马晓歌翻译一遍。

    这人确实有点儿地位,是正白旗甲喇手下的牛录,也就是个参将,这官儿对曹庆和许多汉人百姓来说就不小了,但是呢,在大人们眼中算不上什么。

    前日家中出了怪事儿,遍寻名医,也无果,人家说看情况是不好的东西,便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www.88dush.com/xiaoshuo/121/121081/49914404.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88du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