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管怎样,于情于理张景宗都不会就此忘掉此事,更何况若是刻意截杀,那对方必定是本着斩草除根的念头,自己等人侥幸存活,对方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敌暗我明当真是危险重重。
好在眼下有了这贺六浑等人的护送张景宗的安全有了保障,而其手下一名镇兵医术尚可又为自己包扎了一番,于是张景宗也正好可以趁着这个养伤的机会好好整理尚算脑海中纷乱嘈杂的记忆与思路,并着手理清眼下的边镇到底是个什么局面了。
很快,他便在与有着刻意同自己结交之意的怀朔镇镇军队主贺六浑那里得到了现如今边镇的大概情况。
首先是眼下塞外边镇的情况可不太妙,这元魏边镇被世人称为六镇,本是当初拓跋氏建立大魏后为了抵挡日渐壮大的游牧民族柔然所设,因为那时元魏的首都是位于黄河以北的平城,无险可守,再加上拓跋氏以正统自居当然就忙着东征西讨统一华夏,自然也就没空搭理当初的奴隶柔然。
但你不想搭理柔然,柔然可偏要来招惹你。
于是为了防范柔然以便自己安心征伐天下,从元魏第一位皇帝开始就选择了在平城北方建立军镇以抵挡柔然进攻的策略,到了后来逐渐形成了六镇,自西而东为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镇。
可想而知为了防御来自北方的侵扰,拱卫首都平城,这六镇在元魏统一北方的时候地位及其重要,六镇设置复杂,人数众多,将领全由清一色鲜卑贵族担任,戍防军人主要是鲜卑人,也有来自中原的强宗子弟,用现在的话就是谁进入了北方六镇,就相当于捧上了金饭碗,公务员!
当然,那是在以前。
六镇的好日子没能持续太久,随着元魏统一北方而南边由汉人建立的朝廷也不再兴师北伐,于是拓跋氏的统治者逐渐认识到了一点,作为少数民族要想在中原立足就必须要学习中原的文化和制度,便索性推行汉话,汉姓,汉服,就连拓跋氏自己也以身作则将拓跋姓改为元姓,旋即又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以便于鲜卑贵族和汉族名门相接触。
元氏皇帝们的做法当然是没有问题的,可坏就坏在没过多久柔然内讧实力大减,上表臣服了。
这一下子六镇的地位直接是一落千丈,唯一两个作用,一个拱卫首都,一个抵御柔然现在都给没了。
以前来到六镇的都是各族贵族子弟,精壮男子,族中嫡系主脉,可现在来的都是贬官发配过来的没落官员,贵族,以及囚徒小偷强盗等。
这还不算,更为要命的是曾经六镇那是妥妥的军事要塞,以元魏倾国之力蓄养的职业军人,精锐中的精锐。而现在呢,他们虽是无仗可打,但最初元魏又不敢冒然将其调离便只能任其在边关空耗时光,不仅战斗力迅速减弱,在疆土的另一侧朝堂也是在中原战场上磨练出了一支新的精锐来。
加之六镇又无法做到自给自足,因此在元魏朝廷连年征战,修缮扩建洛阳的情况下补给无法足量供应,直接造成了六镇镇兵只能够一边捕猎,一边想办法去抢柔然人。可这怎么会是长久之计呢,二十万人,一天需要多少猎物才够?
至于柔然人,小部落还行大部落可是极不好惹的,于是到了现在六镇竟然只能够开垦荒地,开始耕田,并且做着一些简单的手工业运往内地卖钱度日!
听到这话张景宗直接是陷入了凌乱中,感觉自己的脑子完全不够用了,如此窘境下别说是六镇军民无法接受地位从高高山顶跌落到山崖,就算换成初来乍到的自己也不愿意啊,怎么好端端的就要跑去耕田了呢?与此同时他也终于明白了为何这贺六浑等人会如此一副打扮了和做派了,那真是穷到一定地步了。
话说这元氏皇帝怎么也不有始有终啊,安排个下岗后再就业什么的?难道他们不清楚放任二十万昔日的职业军人如此是非常危险的吗?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