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兴

第92章 新军第二次扩充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木炮制作非常简单,我跟你们说说原理,你们随便找几个木匠就能成。”

    明白自家舅舅来找自己的原因后,徐世杨十分坦诚的说道:

    “但是木炮的关键在于huǒ yào,我现在只有一个会造huǒ yào的工匠,不能可能交给任何人,所以我只能出售一些成品huǒ yào。”

    “只是,这huǒ yào是外甥的看家之宝,两位舅舅打算拿什么来交换?”

    王家兄弟互相看了一眼,他们对这个结果倒是能够理解——王家确实是徐世杨的母家,徐王两家也确实关系不错,但毕竟是两个姓,徐世杨怎么可能把自己看家本领无偿交给别人。

    别说王家的人不行,恐怕就是徐家自己内部,也得防一手吧?

    “世杨,你能给咱们多少huǒ yào?”王平问道。

    先谈供货量,然后再谈价格。

    “外甥想先问一句,两位舅舅是代表谁来的?”徐世杨笑道:“你们自己?王家?还是有别家堡主委托舅舅来找我?”

    两人又开始眼神交流。

    过了好一会,王平回答:

    “有很多别家坞堡主找过咱,不是全部,也是大部分。”

    徐世杨对外形象过于跋扈,别人不太敢直接找他,但通过他的舅舅传话就显得容易许多了。

    “这样吧,我每月给两位舅舅20门木炮的huǒ yào用量,两位舅舅拿回去后怎么分配给别人,这我就不管了。”

    徐世杨不介意给自己的huǒ yào生意增加一个分销商,他自己没那么多时间、精力和人脉跟对huǒ yào有兴趣的人挨个谈判。

    既然如此,让自己亲舅舅来当这个分销商就成了自然而然的选择——至少还可以拉拢这些亲戚一下,卖个人情什么的。

    “世杨你想要啥?”王平接着问道:“你现在缺啥?”

    “舅舅说笑了,咱们现在啥不缺啊?”徐世杨笑道:“人口、粮食、铁、金银财帛、牲口,只要有用的,我都缺啊。”

    “嗯,这样吧,一门木炮的huǒ yào用量,我开价5贯铜钱,或者相当于5贯钱的物资都行。”

    “如果用人kǒu jiāo换呢?”一直没怎么说话的王安有些迫不及待的问:“一份huǒ yào换几个人?”

    经过两个月的剿匪战争,各家坞堡都得到不少人口劳力,这大概也是他们现在最拿得出手的东西——金银财帛是给坞堡主们享用的,不是给坞堡加强防备的。

    “人口的话……。”

    徐世杨同样很缺人口,但他却不知道该如何给人开价。

    这些人都是汉人,不同于鞑子或者倭寇,徐世杨可以心安理得的把他们当奴隶牲口买卖。

    人的尊严一旦被践踏,想要重新拾起来会很困难,这对时刻想着重整民族风气的徐世杨来说,是需要竭力避免的。

    “如果是人口,那就不能按买卖来。”

    徐世杨认真的说:

    “劳烦请舅舅回去后跟他们明说,一个月后,我召开一个‘招聘会’,打算去我堡子上的人,都来应聘,我来者不拒。之后,我会把给各家该得的huǒ yào双手奉送。”

    ……

    徐世杨手中缺乏合格的军官团,但以目前来说,士官比例已经算是有些奢侈了。

    新军士兵成长速度很是喜人,原本的亲兵队已经可以算是合格的士官,参加过浮来山战役的长枪手和火枪手也有成长,就算是新军中的其他新兵,如今也都参加过剿匪战争,估计拿到承平日久的江南去充当基层士官也能勉强够用。

    在这种情况下,徐世杨顺理成章的开始了第二轮新军扩充行动。

    其实按照他的设想,新军每次扩充后,应该进行3到4个月的集中训练,然后找个合适的目标,进行一次实战,让士兵感受战场。

    然后再次扩充,继续训练,再次找机会实战。

    最好每年能打两仗,人数超过一千以后,每年兵力扩充至少一倍。

    当然,这些目前还都只是美好的景愿,要想达到目标,还需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

    现阶段,徐世杨打算把200人的新军部队扩充到500人。

    其中近战兵、长枪兵和火枪兵的比例都扩充一倍以上,组建单独的炮兵部队和骑兵部队,专门训练一批专业的旗鼓信号兵。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www.x88dushu.com/xiaoshuo/110/110957/44727596.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88du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