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可以回去了。”
“会有那么一天吗?”戴梓身边那个年轻人期待的问。
“会有的,一定会有的。”
徐世杨很肯定的回答。
若是这个朝廷做不到,换个朝廷不就得了?
……
不管工匠们怎么想,至少目前为止,除了青州,他们确确实实没有别的选择余地了。
何况,手艺人凭手艺吃饭,也算是理所当然。
青州至少答应给他们一个安全的环境进行生产,只不过徐世杨也有自己的特殊要求:
在青州的工厂工作,收入按照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结合计算。
基本工资只有粮食和极少的副食品、衣物补贴,只能保证工匠和他的家人饿不死,但别想过的富裕。
绩效工资上不封顶,每月考核各自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综合考绩之后发放,像戴梓那样的大匠,一个人努力一个月,就能让全家过的很好。
何况戴梓家也不止他一个工匠,他的儿子——就是跟在戴梓身边跟徐世杨谈判的年轻人,也是个不错的军器监工匠,他们全家一起努力,花几年时间,重新攒下一份家业也不是什么困难的大事。
当然,他们生产什么,必须得按照徐世杨的要求来。
一些青州独有的先进武器,现在只能是以半流水线——各自生产某个零件,之后组装的形势生产,免得有人咬紧牙关一定要回江南,把徐世杨的新式武器泄露出去。
戴梓在工匠中确实有些面子,在他的劝说下,被朝廷根括来的工匠全都老老实实下船,统一登记后等待分配工作。
在登记的过程中,徐世杨发现,朝廷根括来的工匠简直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什么行业都有。
当然,主力还是朝廷自己的军器监和匠作监工匠,这些人大多能直接投入军工生产——大概也是鞑子最想要的人。
但是,除此之外,来自民间的工匠就显得有些混杂了,其中既有铁匠铜匠木匠,也有石匠瓷匠,甚至还有熬糖师傅以及铸造过私钱的罪犯!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