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轶听到这样的话,显示故意露出极大的疑惑表情,“先生这是什么意思?”
实际赵明轶也不是一无所知。 如果不是赵明轶灵光一现,意识到他其实在一定程度是重生者,想起他那防止信息过多而出问题所以隐藏的一些信息。
这澹台孔孟,似乎是后世的十大军师之一,有着翻云覆雨的能力,他的强大是极大的异人利用率,在大家以为异人是负担的时代,他大胆的启用异人,让一个小势力迅速扩张,同时纵横捭阖,险些有一种敢教日月换新天换新天的姿态。
那个时候,正好也是反世家联盟建立的时刻。
也正是因为这个军师的筹谋,世家有几次陷入危机,当然这些都不是他最擅长的,他最擅长的是极其强大的内政能力。
这人有点诸葛亮的调调。
所以这也是赵明轶迅速迎合他的原因。
赵明轶也想起自己制定计划的初衷,是因为缺少人手不得不导致现在的情况,如果这澹台孔孟真的直接加入自己,那么赵明轶感觉自己的发展速度能够翻倍。
“现在主公横行乡里,但是不能带走太多物资。一个正县一共有五百万左右的人口,而主公只带出来不到一百万的人。东莱郡一共有五千万左右的人口,而将军估计也带不走一千万。那么主公,你算破坏了这里的生态,但是因为赶时间,你破坏地区的利用率可以说是极低!”说到这里澹台孔孟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
“主公也许在想破坏所有主力军队是关键,但是这些脱离大汉之后,有没有在我们手里,有没有建立与我们友好的势力,这,这终归是不利于我们。”澹台孔孟终于把这话一口气说还。
澹台孔孟深吸了一口气说道:“想必主公也是读过《史记》,主公可还记得陈胜吴广的事迹?”
“篝火狐鸣,丹书鱼腹?”赵明轶不知道是什么,于是试探着说道。
“呵……”因为意识到这人可能会是自己的领导澹台孔孟收去了第二个“呵”,不过澹台孔孟还是表示出,自己的那种无奈。
澹台孔孟这个时候缓缓分析道:“当初陈胜吴广,夺下据点以后,三老豪杰被陈胜召集,三老豪杰建议陈胜分封天下,便可为天下共主。因为当时祖龙的制度过于惊世骇俗,加秦朝苛政,导致大家认为以前的制度最好。”说了这么多,澹台孔孟感觉三言两语也是说不清。
于是直接说道:“现在主公有两条路,一个是直接顺从于当前既得利益,或者说利益没有得到满足的庞大阶级,把利益许配给他们,如果这么做,将军想必只要打出青州,估计离打下天下不远了。”这个时候表面澹台孔孟变得冷静,实际澹台孔孟已经表示出自己的意见。
澹台孔孟这个时候没有叫赵明轶主公而是将军。
这个时候的既得利益者,或者是利益没有满足的大阶层是谁?
世家,世家,世家。
赵明轶只要学曹丕来个九品官人法之类的,想必世家会微微支持他。甚至可能回承认赵明轶实际是战国赵氏的后裔,或者其他什么其他有名的赵家人。
甚至,现实的时间见赵明轶能提前帮他们达成统一,同时保证他们的利益,估计也会支持。
当然还有寒门,但是毕竟寒门的力量还小。
要调用寒门的力量,起码在东汉还是逆历史潮流的。
赵明轶知道这个时候是表现自己态度的时候了:“先生,这说得是什么话?我教教义认为,天下最多数人的利益,才是最大的利益,为了他们利益行事的忠义,才是真忠义。我会违背他吗?”
虽然澹台孔孟现在对他的教义可以说是嗤之以鼻,但是澹台孔孟知道了赵明轶的态度。
这个时候澹台孔孟微微点了点头道:“还有一条路,是高祖之策。”
赵明轶这个时候微微理解了:“过河拆桥?”
澹台孔孟这个时候动了动眉毛,显然也是感觉这个缺德主义被说出来,感觉不好,但是澹台孔孟还是不得不说:“您现在正是急需盟友的时候,您可以先把青州,或者某些郡县分封给一些愿意支持将军的人。然后主公也慢慢缓和与世家的关系,虽然这样表面统治。
但是也有一定收益。等到局势缓和,主公盟友有实力之后再处置世家。当然,敢对世家动手的所谓盟友自然是将军的麾下了。
而不愿意动手的,自然是盟友了。以后等实力缓和过来捏死是。
简而言之,主公现在管不过来,可以把自己的一套小班底分出去让他们自力更生,现在将军吸引敌军主力,而主公的麾下可以乘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