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这是他这几日来从百官口中以及自身了解所得到的消息。
但事实上证明,确实如此。
户部是皇帝好不容易清理出来的,虽然不知道为何皇帝容许他这一位世家之人占据尚书之位,但从他的副手,部长史可法以及如今的左侍郎李斯来看,这都是皇帝身边的人。
第一次上朝,而且李斯所提建言他也认同,自然不会反驳。
“臣等赞同!”
首先出列的便是郭子仪、包拯等一干新提拔起来的嫡系。
一群人同时开口,好似所有人都答应了一般,展现出了如今朝堂之上截然不同的风貌。
“小皇帝大势已成啊!”
百官心中叹息一声,如今他们已经无可挽回,不过如今时机将至,他们也不在乎将来的事情了。
“既然如此……”
刘旸的目光望向史可法,“史可法调任工部部长,长安到各地官道就由你们工部来负责!”
“臣遵旨!”
史可法、与工部尚书鲁安同时出列,躬身回道。
刘旸的目光扫过百官,虽然这些人并未反对,刘旸却并未欣喜,反而心中越发警惕。
连这种注定要动各方势力利益的政令都不反对,证明这些人背后一定有着更深的图谋,亦或者在他们看来,这些政令注定难以实施。
虽然这些政令对百姓有利,对各大势力看似也无害,但动摇的却是根基,别妄想所有人都是傻子,这些传承数百年、数千年的势力都精明的很。
想到这些,刘旸不屑一笑,他倒是很期待这些势力到底在打着什么主意。
“书文统一之事,由礼部来负责!”
刘旸的目光望向新晋礼部尚书曾瑞,虽然此人对他的好感度也不算很高,但比林哲这个时刻想要他命的家伙强多了。
最重要的是,儒门的学子遍布天下,不管未来如何,交给他们都能省去很多事情。
“臣遵旨!”曾瑞是一个留着长须的中年人,看起来一副儒雅之色,出列回道。
儒门主张本就是教化一方,对于这种有利于儒门发展之事自然不会反驳。
“货币之事朕已有了大纲,早朝过后会给你们,由你们户部商议拟定细则,朕希望明日能够得到具体消息!”
“臣等遵旨!”宁浩歌与李斯同时答道。
整个早朝显得波澜不惊,没有了林哲等人的阴奉阳违,让刘旸还感到有些不适。
“咬人的狗不叫啊!”
回到寝宫之后,刘旸叹息一声,已经感受到一股风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息。
“好在随着货币、驿道之事确定,随着发酵必定能迎来一波大幅度增长的民心,不过银行之事乃至与报社还需要亲信筹办才行!”
刘旸进入系统之中,开始在历史演义人物中进行召唤,连着三张卡便召唤到了自己想要的人才。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