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中旧岁, 进腊月之后,采办一切, 谓之“忙年”。
石咏对旧时年俗并不算熟悉, 此时少不得跟着石大娘与二婶儿一一学做起来。扫除、祭灶、准备接神……
转眼便到了腊月二十九, 该贴春联的时候, 石咏写了不少分送邻里,他那一手好字,倒是得了不少赞誉。然而老石家门上, 却贴的是弟弟石喻亲手所写的春联, 虽然笔致稚嫩,可是乍一看总是有模有样的。
石咏立在自家门口, 端详着两行春联, 少不了挺起胸脯,心里格外满足——石喻的字, 比同龄的孩子好上不少, 连夫子都常常夸的, 这其中,有他不少功劳。
到了除夕,所谓“一夜连双睡, 五更分二年”, 石家一家人在正堂守岁,深夜里和衣稍卧,四周爆竹声就已经响了起来,新年已至。
石咏和石喻一起, 先祭拜亡父的灵位,再拜过石家先祖,而后便将石大娘与王氏这两位请至正堂之上,两人纳头便拜,口中说两句吉利好听的,抚慰寡母。
石大娘与王氏相视而笑,却都是眼中有泪,想想过去一年,石家变化忒大,不仅搬了家、置了地,家中子弟更是当差的当差、入学的入学。石大娘与王氏心中,都正想着“苦尽甘来”四个字。
少时天色放亮,邻里之间已经开始走动,街面上遇见了,少不得作个揖,互道一声:“新年好!”
石咏与石喻一起出门,先过去给喻哥儿的师父姜夫子一家拜年。见了姜夫子一家,石咏只是寻常行礼,喻哥儿却是恭恭敬敬在夫子与师娘面前磕头行了大礼,嘴巴里巴拉巴拉地说着一堆吉祥话儿。
喻哥儿这大礼行下去,也得了回报,师娘赠给他一个缎面的小荷包,里面是一小把簇新的康熙通宝。喻哥儿欢喜至极,将这小荷包仔仔细细地收了,一张小嘴立即又甜上十倍。姜师娘忍不住轻掩了口直笑,对石咏说:“你师父这么多弟子里,就属你弟弟最可人疼,招人稀罕!”
石咏心想,可不是么?
有个招人稀罕的弟弟,回头拜起年来,只管叫这个小鬼头出面,石咏便也能省心不少。
京中年俗,初一至初五,大致按亲疏远近依次拜年饮宴,初一是本家近支,初二是本家远支、五服内外互拜;初三之后才轮到亲戚、同年、世交、同僚等等。1
于是初一下午,石咏带了弟弟石喻去了永顺胡同伯爵府,石家与伯爵府算是近支。
永顺胡同这头,忠勇伯富达礼刚从宫中朝贺领宴回来,在外书房稍歇,听说石家哥儿俩来了,便命人引至外书房。
富达礼是长辈,石咏和石喻向他拜年,都是老老实实地直接行下大礼。因今儿是初一,富达礼脸色颇为温煦,见石喻也过来了,听说他已经入学开蒙,便随口问了喻哥儿几句学问。
“回大伯的话,小侄已经读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过了年就要跟着夫子念《论语》了。”
“你是去年秋天刚开始入学的?”富达礼拈着须问,“几个月就学了这些?”
石家兄弟两个都有些吃不准,富达礼到底是觉得快了还是慢了。
小石喻一下决心,干脆挺着胸脯说:“其实……《论语》我已经学了些!”
富达礼“哦”了一声,随意说:“背来听听?”
石喻当即开口:“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一口气,已是将《学而》这一篇一气儿背了下来,一字不差。
石咏向姜夫子打听过喻哥儿的学习进度,知道弟弟说得没差,确实是还没开始读《论语》。寻常蒙童,很难在几个月里将石喻所学的那些一口气都学完。石喻这边多少因为开蒙得略晚些,所以夫子帮他赶了赶进度。
然而石喻只是每天听同窗们念背论语,听得多了,竟然也记了下来,当着富达礼的面,背得一字不错。连石咏这个当哥哥的,都有些吃惊。
这孩子,貌似在读书这件事儿上,真的很有些天赋啊!
富达礼听了喻哥儿用稚嫩童音背完《学而》,又一口气还要再往下背,当即拦住,面带温煦,点头笑道:“好,好!喻哥儿背的不错!大伯可不是夫子,不是来考察你功课的。回头大伯送你一套文房四宝,盼你好好读书进学,将来考个状元郎,给老石家挣挣脸!”
说到后来,竟有些哄着小孩子的口吻。
石咏听见,错愕之际,心里不免对弟弟稍稍生出些小嫉妒。要知道,这位堂伯父对他从来不假辞色,偏生见了喻哥儿就觉投缘——
喻哥儿竟这么招人稀罕么!
手机支付宝搜索
P2zPYPB74GJ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双11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
$bkb13lYsLPg$,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
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双11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
¥UANeFApAs8a1nuds¥,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
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