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红楼修文物

104、第104章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暹罗进贡的香猪能送到京里来,说明中华与暹罗颇有些往来。既然旱灾是天灾,无法避免,那为何不想些办法,通过贸易手段,从境外买些粮进来呢?

    想到这里,石咏更是脚下生风,转身回去金鱼胡同。他在朝中所识的人不多,十六阿哥只管皇家内务,出面说这事儿未免有些越界了。而十三阿哥……石咏因为这次“自鸣钟”的合作关系,更愿意将这件事说与这位无爵阿哥知道。

    可他哪里能想得到,再回头的时候,竟会有这位冷面王杵在十三阿哥的书房里?

    如今石咏有些战战兢兢,搜肠刮肚地想着说辞。

    “……卑职只想着,那个众人拾柴火焰高,还有……三个臭皮匠,能顶个诸葛亮,万一卑职出的这点馊主意,也能帮上点儿小忙,卑职就心满意足了。”

    石咏啰里啰嗦的一长串说完,四阿哥已经实在被这絮絮叨叨、磨磨唧唧的傻小子给气笑了,笑骂道:“本王又没有不让你说!”

    石咏心里稍稍舒了一口气,

    “卑职拙见,既然暹罗米贱,将其采购,一来可以平抑米价,二来若真有赈灾之需,也总比在别处采购要便宜些。”

    四阿哥不得不承认,就是这“便宜”两个字,深深地打动了他。执掌户部若干年,为钱粮殚精竭虑,每天在拆东墙补西墙,四阿哥一听“便宜”这两个字,就像是真捡了个大便宜,心头一热,当即两眼放光,盯着石咏。

    “不……不妥!”听石咏说完,四阿哥想想又觉得有些不对,当即说:“不是这样的,若是从暹罗购粮,一去一回就要数月,救灾乃是救急,若这粮不能及时运到,还不是和从前一样?”

    石咏却说:“卑职以为,眼下是旱情初起的时候,灾情到底如何,眼下尚不得知。因此各地最缺粮的时候,应当是每年征税之后,一直到明年夏熟之前。”

    有些农人在减产之后,不得不将口粮也卖了缴赋税,因此秋收征税之后到冬令,向来是容易发生饥荒的时候,再就是三五月,青黄不接的时候。按这么说,若是早早动手,未雨绸缪,可能也是来得及的。

    四阿哥这样想着,却只“嗯”了一声,不置可否,低头沉思片刻,摇着头说:“不妥,还是不妥。若是叫教商家发现了这中间的价差,大量进口,岂不谷贱伤农?再者,若是本国农人见农桑无利可图,务农之人渐少,岂不动摇国本?”

    石咏有些无语,觉得这位雍亲王想得好远,他所说的,进口暹罗稻米,只是为了救灾满足一时之需而已,怎么到了对方这里就乌泱泱地想了那么远去。

    石咏则认为,这些不妨都交给市场,时间一久,市场便会将这种偏差慢慢修正。例如中华从暹罗打量进口米粮,暹罗米价渐高,慢慢地海商便会无利可图,进口的数量自然而然会减小,那么中华本土的粮食又会占据主导。再者,中华人口众多,又不断繁衍,市场巨大,暹罗的进口,在短时间之内也未必能够对粮价有太多影响。

    也难为他,在铁面王四阿哥的“积威”之下,连说带比划,到底是顶着压力,将他想说的内容,都一一表达出来了。

    四阿哥倒也并不是全然不晓海贸之事,只是长年管着户部事务,又重农桑,眼下旱情眼见着越来越重,关心则乱,听见石咏这样一通“歪理”,忍不住也开口辩驳……只有十三阿哥作壁上观,乐得清闲。

    最后的结果,自然是雍亲王陷入沉思,十三阿哥则偷偷送给石咏一个“你赢了”的眼神。

    石咏拜别之后,四阿哥才慢慢托起早已凉了的饭碗,小口小口地细细咀嚼,一面吃一面沉思,有些食不知味。

    十三阿哥又问起四阿哥随扈前往承德的事儿。今年圣驾先去承德,然后巡幸塞外,点了四、五、八、十、十四、十六、十七这几位随行,三阿哥诚亲王坐镇京师。四阿哥见问,脸上多少露出些不虞之色,说:“圣上命人修承德避暑山庄,他便也跟着在承德修园子,这点儿小心思,以为旁人看不透么?”
手机支付宝搜索P2zPYPB74GJ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双11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bkb13lYsLPg$,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双11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UANeFApAs8a1nuds¥,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www.88dush.com/xiaoshuo/106/106454/40098364.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88du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