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这个原因,赵抗计划中的陪都大多不需新建,这便大大降低了投入。要不然以完全新建一座大城的开支,便足以令大宋朝廷连续过上十年以上节衣缩食的日子,如果朝廷不打算增加百姓负担的话。
详谈陪都之前,先要确定首都的位置,要不然就是主次颠倒了。临安虽然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人口众多,但偏在一隅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只适合作为偏安政权的首都,所以迁都势在必行。而北宋的旧都东京汴梁则是更差的选择,当初太祖赵匡胤选择这里作为国都,纯粹是不想劳民伤财,打算将迁都的重任托给后人。结果北宋的士大夫们谁都不愿意担这个责任,结果一直拖到了金人入侵,汴京无险可守的巨大隐患暴露无遗,是靖康之难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今好不容易离开了那里,还要再迁回旧都,那和傻子有什么区别?然而,这样的傻子还真不少,士林中有很多人一直在不停地呼吁“还回旧都”,浑然不顾汴京如今已然残破,而且无论从安全因素还是经济因素本来就不适合作为国都的事实,他们更在乎的是这样做的象征意义,反正安全问题与经济问题又不用他们操心......
赵抗当然不会理睬他们的聒噪,在他看来,若要说象征意义,长安才是首选,在安全方面长安也比汴京更具优势。然而,关中地区破败已久,虽然拿下西夏以后关中平原会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但要恢复秦汉(唐代时关中的经济就已经不太行了,闹过多次粮荒)时的繁荣也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所以赵抗选择了第二候选,那就是洛阳,洛阳的地势在防御上比起长安来更具优势,无论是来自哪个方向的入侵都可以凭险固守。而且,在占据地利的同时,洛阳与外地的交通却很通畅,这是同样易守难攻的巴蜀地区所无法比拟的。同时,建都洛阳可以兼顾中原与关西,对于稳定这些新光复的土地很有帮助。但是,定都洛阳也有不利之处,同样是经济问题。洛阳所处的伊洛平原虽然农业还算可以,但在连年战乱之下也早已大不如前,要想恢复到旧时光景尚需时日,而大宋的国都人口不可能少于百万,那将带来巨大的粮食运输压力。如果是几十年以前,这并不是什么难题,但是黄河改道以后,运河的很多河段都被泥沙淤积,南北漕运受到了很大影响,即使投入大量人财物力,也不是短时间内便能疏通的,而陆路虽然还算通畅,但运费就太贵了......
“定都洛阳还有一点不利之处,便是那里没有符合要求的现成宫室城墙可供使用,尚存的那些连当陪都都不达标,所以重建洛阳城是免不了的,这必然需要大笔的投入。”,赵抗不由叹了口气,但他的语气仍然坚定,“不过,即使如此,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毕竟我们大宋已经不是原来那么点地盘了啊!只有洛阳所处的位置才能有效地辐射全国,而且这些困难总是有办法克服的,毕竟算不上是先天不足。”
“若是不想增加百姓负担的话,只有精简朝廷官吏了,但这样一来是砸大家的饭碗,阻力一定很大。”,赵训担忧道,“而且国家这么大,需要的各级官员怎么会少?再怎么精简也总有个限度......”
“你放心,恶人我来做,准确地说是赵璩那个倒霉蛋来做,不过我会补偿他的......”,赵抗心中大概也有点过意不去,毕竟赵璩对他一向都很顺从,但是为了公事就不得不暂时牺牲一下他了。赵抗还指出了一点,令赵训的担心消减了不少,“这时陪都的意义就体现出来了,陪都的设立不但是为了加强对边远地区的控制,而且也利于精简朝廷中央的官僚系统。就算人数没有减少,直接就食于当地,也可以节省出一大笔运输费用来啊!”
赵训一听,眼前顿时豁然开朗,不得不佩服赵抗的深谋远虑。虽然打算定都洛阳,对于长安,赵抗也没放掉,在他的计划里,长安府哪怕只为了象征意义,也一定要作为都城的,何况将长安作为陪都,也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原西夏国土的掌控。另外,长安府先建成陪都,也利于将来在时机合适时迁都于此,那时它将成为世界的中心......
建康府列入陪都的名单,并没有出乎赵训的意料,建康虎踞龙蟠,本就是适宜于建都的地点,而且建康兼有长江的“黄金水道”与海运之利,在交通运输方面是任何一个其他城市所无法比拟的。再加上建康府本就是相当繁荣的大都市,其中也有建好的行宫,所以选它为陪都可以节省大笔的建设费用。
广州这些年来发展很快,不但是大宋最大的造船基地与海港之一,而且本身也已经成为天下前十名的大都市。再加上赵抗没有在襄樊地区设立陪都,那么选定广州作为陪都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广州作为陪都的优势与建康类似,防御上稍差,但是广州本来就不用面对什么强敌,所以这一点根本不是问题。赵抗之所以选择广州作为陪都,而不是选择各方面似乎更具优势的襄阳,还有一个重要目的,那就是监视和喝阻越南。虽然越南如今已经是赵国的藩属,顺理成章也是大宋的藩属,但是作为抵抗赵军最顽强的国家,赵抗是不敢对它掉以轻心的。
南洋地域广阔,而且距离大宋的中枢极远,所以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s://www.duquanben.com/xiaoshuo/7/7509/1303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