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思汗曾经说出,只要窝阔台有一个吃奶的后代,都先继承汗位。这句话不但成为了忽必烈心里的一团解不开的疙瘩,而且成为海都为之奋斗的目标。
因此海都不断打击忽必烈,积极谋求自立为大汗。他为人聪明能干而狡诈,逐渐纠集部众,以海押立为基地,势力日盛,成为窝阔台系诸王的首领。而渐渐也成为了忽必烈心里的一根刺。
随着海都在窝阔台汗国同八剌等察合台后王、术赤后王于答剌速河畔召开忽里台。众推海都为盟主,一致对抗忽必烈和伊利汗阿八哈,誓约保持游牧生活与蒙古习俗。从此,双方不断发生战争。元军虽始终占上风,却无法彻底击败海都。
海都不在青海附近的消息,是察合台后王八剌、术赤后王的联军八万对八万吐蕃骑兵获胜后,无意之间传出,被伯颜所派的斥候侦知的,当时简直不敢信心,一直到抓了一个敌军的千夫长作为审讯对象之后,每个人都有些惊异。
谁知道,察合台后王八剌、术赤后王的联军八万,竟然除了将宣政院和乌思藏的联军一举击溃之外。还有着闲情逸致。尾随其一直追杀着。
一直跟到玉龙牙扎陵湖附近,突然不追了,转头向东而去,目标应该是宁远府或者是通化地区,才让伯颜有些措手不及。
等到尾随的斥候飞速赶回报,想要尾随而去,已经晚了。此刻,海都大军的骑兵优势明显起来。因为本来海都他们的誓约就是保持游牧生活与蒙古习俗。所以一直在马背上从来没有放松过。
而此时察合后王八剌、术赤后王联军的行动,也不是完全出于避开伯颜大军的考虑了,他们根本没有发现有斥候一直在后面跟着。之所以追杀乌思藏和宣政院的联军,是看上了联军所带的给养后转头向通化一带进军,就是出于战略上的考虑,这样做有两个好处。第一,大军可以在不断的行进中获得补充粮草和肉食,大军不至于缺粮。第二,从通化进入四川行省,到达成都。骑兵不过半天就可以达到,而且越是贴近成都,给养补充就越是方便。
反正他们已经习惯了虫似得生活过之处,寸草不生是很平常的事情。伯颜却是一步错,步步错。开始过高的估计对方的人马。可能是阿术在久病之下所犯的错误,但是不和乌思藏与宣政院的联军一起剿灭这支军队,却是有些可惜了,不过这个错误也是基于没有详细的了解敌人情况下。
但是么都晚了只能一边申报皇上,一边下达着各项指令令全力护卫成都府。害怕川中诸蒙军与之勾结,调遣的尽是刘整或者是汪德臣的余部汉军进行防卫,但是汉军守城可以,轮到攻击还是远远够。于是伯颜上奏请权调动宣政院诸宣慰司的人马。
当然。光是件事情。忽必烈在和林就可以做出决定外在大都。却是发生了另外一件事情得不让忽必烈提前回来。
姚枢逝世、窦默逝世、廉希世。这三个随着忽必烈一起开创了大元基业地重臣相继去世。本来太子监国。有权先暂时安葬于忽必烈次于号就可以了。
但是真金太子却将他上升到了一个政治地台面上。说这三个老臣年纪老迈暂且可以不计是死于无粮。这个消息让忽必烈知道后犹如晴天霹雳。
为了打仗。大都缺粮他是知道地。但是缺粮可以饿死朝廷重臣。这个是有些匪夷所思了。心里知道是不可能地事情。但是还是赶回去了。既然这件事能搬到台面上说。证明了现在朝廷内部地矛盾已经激化了。
而矛盾地指向。正是自己地心腹重臣阿合马。随着战争地四处扩张。支撑大元帝国骇人军事行动地财源日渐枯竭。早在至元十三年地时候。伯颜率领元朝大军把南宋送进坟墓地同时。它自身千疮百孔地财政问题。也更显突出了。
谁能为帝国搜刮更多地金钱。来支撑大元四处用兵地战车呢?阿合马当仁不让地站了出来。
其实基本上都是在忽必烈的首肯之下,实施了很多搜刮财赋,横征暴敛,搞得天下骚动的行动。因此,阿合马也得罪了不少人。
这一点,忽必烈是知道的。就是阿合马为自己承担恶名,所以他才原谅了其许多小的过错。其实,忽必烈本人早期十分憎恶贪焚暴敛,并因反对其兄皇蒙哥汗的“钩考钱谷”而引祸上身。而差点没有失去。
但是自己做了皇帝之后,才知道财政的艰辛。同时,由于灭宋战争以及对付西北蒙古宗室王爷的挑衅,忽必烈的银库日益枯竭。打仗要花钱,平乱要花钱,拉拢蒙古贵族血亲所支出的大笔赏赐也要花钱,因此,“财臣”日渐任用,阿合马等回回人因能够为忽必烈敛财,日渐得到宠遇,这些人也成为忽必烈平衡朝臣活动权力的有力砝码。
忽必烈知道太子一向和阿合马不和,还道太子要趁着自己不在大都,寻找阿合马的麻烦,杀一个阿合马倒是没有什么,他虽然不在乎,但是急切之间,上哪里找一个自己用着顺手的财政大臣呢?
所以,忽必烈就急着回大都了,因为还有人向自己密报,说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曾经有人准备封章上奏:“帝(忽必烈)春秋高,宜禅位于皇太子。”此种腐儒之见,在从前的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