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愿意到公用水井洗衣服,打水,毕竟那里才是大家交换消息八卦的……“圣地”。
“大福的话,倒是提醒我了,我们这么多地,还有一个小山头,种地,就我们这么几个人,肯定是种不完的,不如,我们挨着山头的地方建个避暑山庄,让那阑州城里或其他地方的富人们夏天来这里避暑乘凉,咱们趁机赚钱,怎么样?”
“避暑山庄?这个注意倒不错!阑州这个地方哪哪都好,就是冬天太冷,下天太热!”
“那咱们要是能让他们夏天来避暑山庄,冬天来住小木屋,那咱们不就能挣很多钱了吗?”一个十四五岁模样的少年说道。
“想法很好!”牧子语表扬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道,“但小木屋还是算了,咱们也不能让人一年四季都不回家吧?”
牧子语说完,大家“哄”得一声都笑了,少年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也跟着笑起来。
其实,几个大人都知道,如果不是下大雪的话,住小木屋还是有很多不便的,其中就有一点——用水。
秦大年笑着把这点告诉了少年,少年就更不好意思了,红着脸说自己没想到这一点。
牧子语笑着问了他的名字,知道了他叫秦勇。
问他读书了没有,秦勇说跟着秦书生学过几个字。
牧子语突然想到,她的村子里忘了考虑孩子读书的私塾了,并且他们村里好像还没有村长。
后来,几经商量,大伙都决定推举牧子语做村长,牧子语推脱不掉,只好拿出上学时候做学生会干部时的精神,带领着村民发家致富了。
都说: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
这话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不管在任何时代,养孩子对一般人家来说都会有一定的负担。
当然,孩子是未来人口资源的主力军,等他们长大了,父母的回报来源也是很大的。
绕得有点远了,现在他们要做的不是种树,也不是让人少生孩子,而是修路。
趁着现在盖不成房,也种不成田的时候,他们就修路好了。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