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子逸不敢,其实我也没啥事,正好天气不错,寻思与大师聊聊呢。”
郭子逸打了个哈哈,斜过身子,将茶几上的茶壶与方正大师续了一回水,稍稍松懈下来,与方正大师席地对坐。
即来之,则安之!
多陪陪老人说话,这也是一种美德不是,他暗自安慰。而且刚才方正大师的话语中露出几分不详的预感,让他有不愿就此离去。不知是方正大师感慨自己垂垂老矣,还是觉得将要离他而去,他不知道,但看方正大师那张红润的面容,又不像垂老之兆。
“子逸,上次你说到礼乐崩坏,儒者应以仁义治世,这个老头子能理解,老头子一辈子修儒,知我儒家以仁、义、礼、智、信,五常治世,可是看看这天下,不论儒者,还是修者,从者莫不以利,那么以子逸的想法,应该从何而治。”
郭子逸有些发蒙,这些道道,在读书的时候大多都还给老师,现在在脑子里留下的,也是为数不多的一些杂谈,上不得台面,听到方正大师问及,他有些不知该如何回答。
豁然转念,他不由得想起一篇小说上所道的新奇思想,一下子如拉开的阀门一般,打开话闸子,一扫刚才的拘谨,畅谈起来。全然没注意到方正大师那张严苛的脸上,露出一丝狐狸般的狡猾。
人,都是好为人师的本性,不论你脑子里装了多少货,总喜欢在别人面前装出一幅上知一千年,下知五百年的智者形象。不论是否经得起推敲,总喜欢以一个高傲的师者自居,将自己的一些并不完善的思想,倾倒给他人。
“子逸认为,儒者五常还应加入忠、勇。尽心于人曰忠,无拳无勇。要想将会儒家思想驾于百家,成为典范,无忠则不能以人效仿,无勇则不能让人信服。因此,儒家思想的衰败,炼气世界的弱肉强食的现状,与这息息相关。若无勇力打破这等常规,就无法制订相应法则,让人们遵守。这也算以暴治暴,临于上而改天换地,到时候再还一个朗朗乾坤,这就叫以暴治暴。”
“呵呵呵……子逸,你的话不免有失偏颇。”方正大师话虽严厉,却并无怒容,让郭子逸安心了一些,他不过按书就翼,得出一点心得,哪里细思过这些问题。
隔了一下,方正大师继续说道:“不过,倒也不是全无道理,我儒家之学得之仁善,行之于柔弱,反而让一些别有用心之徒,改弦易辙,把整个思想都颠覆了。现在哪个身居高位之士敢于否认自己是不学无术之徒,可是他们却在做许多不学之事!”
方正大师不知是否有感而发,语气激烈,不容郭子逸回答,径直说了下去。
“儒者之仁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讲究人性、品质、行事、济世,要有一种我欲仁,则仁至矣的信念,一生一世坚守这种信念,能达者天下。”
“可是,很多人却在这儒的幌子下,挂着仁的外衣,做着许多不堪入目的事,无罚则,则仁者不仁矣,哎!”
长叹一声,方正大师从躺椅上立起身,望向天空中的阳光,目光怔怔不知在想些什么。过了良久,他才转过身来,用他那双睿智的眼神烁烁地看着郭子逸。
“子逸,你知道这许多道理,可是你做到了么?仁者爱人,多**人之事,少生杀虐之心,方不失君子之义。需明白,仁者无敌,有了仁者之心,儒道之仁,你离强者就会更进一步。”…,
难道方正大师发现了什么?郭子逸脑子里一下子转不过弯来,明明与自己讨论儒家的问题,怎么一下子扯到自己身上来了。难道说方正大师对他杀范剑,欺赵秋等人之事全都知道了,借机来敲打自己。但是,不可能啊,以方正大师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之躯,怎能了解得到炼气士世界之事。要是他有那本事,也不会困在强盗窝里需要求助于月纤纤了。
也许是大师觉得他最近行为有些乖张,借口教训一顿罢了,郭子逸自我安慰道,故而不以为然,对大师深躬一礼,怏怏地转身出门而去。
虽然郭子逸对方正大师所谓的仁者之道有些不以为然,但他也明白,侠之大者以为仁,没有一颗仁者之心,对自己,对他人无疑都不是一件幸事。
车到山前必有路,以后再想以后的事,抛开有关于仁者的念头,郭子逸迈出方府大院,对着晴朗的天空大呼一口气。这几天把自己关在院子里,没日没夜地苦练武道,实在是累坏了他。
刚出门,走到朱雀大街,正好碰上柱子风风火火地赶来。看到郭子逸,柱子那瓮声瓮气的嗓子直吼。
“大兄弟,好消息,好消息!”
引得一众街人对他侧目向看,令他那厚如城墙的老脸都有些微涩,也不知道这柱子啥好事,非得这等咆哮。
柱子可不管别人的看法,他行事历来我行我素,扯着嗓子眼不顾他人的目光的。他走近郭子逸,一巴掌拍在郭子逸的肩头,将他拍得右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