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娱之纵横

第六十六章 开机仪式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说起开机仪式,其实是从香港传过来的,最早的戏园子,唱戏的时候常在台下拜拜祖师爷,求祖师爷保佑自己多赚点饭钱。

    后来戏园子日益减少,被电影所取代,祭拜的习惯却保留了下来,举办这种仪式的主要目的就是祈求在整个拍摄过程中一切顺利,直到杀青。

    虽然这种方式有点迷信,不过寻求一点心理安慰是有必要的。

    《石头》剧组开机仪式是在取景点罗汉寺外围举行的,大红色的香案上摆着几样水果,当然了香炉更是不可或缺。

    香江方面对开机仪式看的非常重,不过大陆宣扬的是无神论,也就走走形式罢了,更多的是起宣传作用,一般剧组都会邀请相熟的媒体参加,当然车马费必不可少,算是买个通稿。

    这其实是李彧第一次参加开机仪式,当时参加《武林外传》拍摄时并没有举行,一个是剧组没有知名度,没有媒体关注。

    更多的原因是尚敬属于体制内干部,不好搞这些神神叨叨的事情。

    看着平常熟悉的演员、导演一本正经的虔诚祭拜,也是一件挺逗的事情。

    今天的宁皓身穿一身红衣,象征着吉祥的寓意,总之就是希望拍摄过程顺利,希望他自己能够相信吧。

    开机仪式根据以往的传统,供桌在前,上面香烛、蜡台、贡果和猪头,首先上前的一般是投资人,华哥没来,那首当其冲的就得是导演了。

    李彧最多算个地下党。

    作为导演的他无疑是剧组最大的Boss,首当其冲的来到香案前点香祭拜,嘴里念念叨叨的也听不清说了些什么,估计是祈求上苍保佑云云。

    然后就得上台发言,宁皓的发言很简短,他说:“这里很多朋友不是第一次合作,但更多的还是新朋友.....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一部电影,而是再做一个伟大的事业,希望无论新朋友还是老朋友都可以同心协力。”

    嗯,就是再打一遍鸡血。

    之后便是各部门代表上前敬香。与会的媒体也就大猫没有小猫三两只,都是抱着捡漏的心思来的,说不定碰到华哥了呢。

    谁想竟然真的没见到,也没有多高的兴致了,随便拍几张照片回去交差吧。

    没有媒体的加持,也没有粉丝现场烘托气氛,围观群众到是不少,但大多的是香客的从众心里,双手环抱看热闹的。

    这就显得开机现场气氛不够浓厚,场面也显得不够热烈!再加上演员阵容不是很强大,本来就很萧条的开机现场就显得更加冷清了。

    ...........

    所有的摄影机基本都是用红盖头盖着的,开机仪式最后一步就是掀开摄影机的红盖头,这就是所谓的“开机”。

    掀盖头的是宁皓跟于伟国,华哥没来,但把他的合作伙伴给请了过来,他的亚洲新星导计划,便是跟于伟国联合策划而成,他也是本剧的制片人之一。

    原本的《石头》只有一台数码摄影机,就这还是向器材公司租赁的。

    现在有了李彧壕无人性的加持,宁皓又弄了一台胶片机,为了保证照片的质感。

    现在来说,胶片比之数码的效果是要远远超过的,稍微宽裕的资金也允许宁皓稍微任性一下,当然只是一点点。

    唯一的缺点就是成本太高,高到李彧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腿都软了。

    一本柯达胶卷是四百尺,大概可以拍摄4分钟,综合费用在三千左右,一分钟就是八百。

    《石头》的预定片长是100分钟,按素材比例12:1算,最少得要一百万。

    这还不算拍摄过程拍废的以及胶转磁的费用。

    而且新手导演很难把握住胶片的浪费,并不是知名导演就损耗越低的,甚至好的导演对影片的质量更加看重,浪费的胶片比例更高。

    姜闻牛吧,算大导吧,算经验丰富吧,一样没猫用。

    姜闻第二部电影《鬼子来了》就是典型,那时候的姜闻风头正烈,二十四岁就拿到了百花影帝,执导的第一部作品就拿下了金马最佳导演。

    《阳光灿烂的日子》在金马八提六中,一部全由内地人组成的电影,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绩,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

    但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对影片质量要求非常高,几乎达到了变态的执着,用他的话来说,资金不够?那是制片人的责任,我的责任就是把电影拍好。

    这对观众来说是负责的,但对投资人来说就是个噩梦了。

    《阳光灿烂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www.88dus.com/xiaoshuo/104/104650/38715449.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88du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