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府,曹操已经从曹休那里得知了宇文宪将伏典军法处置的消息,他急召郭嘉和荀彧征求他们的意见。
荀彧是曹操阵营中比较特殊的一个人,他为曹操打天下提供了强大助力,这就给了世人一个印象,那就是荀彧对曹操是绝对忠诚的。然而随着曹操权势日益壮大,曹操的野心也跟着膨胀,对于汉献帝也越来越不尊重,此时的荀彧便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因为曹操的表现和他所期待的开始发生分歧了,在荀彧的想法中,曹操将是一个可以力挽狂澜、中兴汉室的千秋功臣,正因如此,荀彧才会如此不遗余力的帮助曹操。
可曹操对于汉室和献帝越来越不敬重使得荀彧开始对曹操产生了不好的印象,然而荀彧并未对曹操完全失望,他一直在试图劝曹操“回头”,也因此曹操同样逐渐对荀彧产生了排斥,两人的芥蒂日益加深。
不过,曹操此时对荀彧还是相当倚重的,否则也不会在这时候把荀彧找来。而荀彧在得知事情经过的时候,他心里明白宇文宪是秉公办事,伏典完全不值得同情。他此时担心的是眼前这位大汉司空,也就是他的主公曹操的想法。
荀彧对曹操不说“十分”了解,但起码也有“九分”,他似乎已经猜到了曹操的心思,这使他左右为难,因此荀彧装出了一副思考的模样,暂时不说。
郭嘉则于荀彧完全不同,他是完全站在曹操这边的,在听完曹操的话后,郭嘉立马向曹操道喜,曹操也是个不错的演员,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问郭嘉喜从何来。
郭嘉说:“伏典受辱岂肯善罢甘休?其必暗中报复,且定然勾连他的那群狐朋狗友。届时司空只需坐等他们做出令司空朝思暮想之事,司空便可将他们一网打尽,以此震慑那些宵小之辈,且是名正言顺,那些人连口诛笔伐司空的借口都没有。”
曹操听完大悦,又见荀彧好似有话憋着似的,便问道:“文若对此事怎么看?”
荀彧很想出言反对,然而就像郭嘉说的,他同样没有借口反对郭嘉的说法。因为这次的确是那些人主动送上门来“找死”,荀彧也无可奈何,他只好对曹操说:“在下看法与奉孝相同。”
曹操听完二人意见后便让他们退下,脸上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
伏典被打了一百五十军棍后就被抬回了自己家中,对宇文宪心怀怨恨的他找来了平日交往甚密的种熙{种辑之子}、董孝{董承之子、董贵人之弟}、杨修{杨彪之子}。
伏典此时趴在床上,其他三人则是坐在床边,伏典问道:“你们帮我出出主意,怎么样才能弄死宇文宪!”
种熙是他们这几个人中年纪最小的,但胆子也是最大的,或者说是最不顾忌行事后果的,他说:“要弄死他还不简单,下毒、行刺等等,看伏兄喜欢哪个了。”
董孝则不以为然,他和种熙性格正好相反,虽然这几个人都是酒肉朋友、臭味相投,但董孝从来不敢干太出格的事。董孝说:“不可不可,宇文宪是朝廷命官,而且是曹司空的人,把他弄死了,曹司空岂会放过我们,搞不好连我们亲族都要受牵连。”
伏典一听就不开心了,阴阳怪气的说:“董兄要是怕死的话,就算了,反正这是我和宇文宪的恩怨,我也不强人所难。”
董孝听了心里自然不是滋味,但他也不知道如何反驳,这时杨修突然哈哈大笑,说道:“二位真是不自量力,实在太小看宇文宪了。”
种熙一听十分不服气,他反问道:“杨兄何出此言?宇文宪不过是一介匹夫,有何惧哉!”
杨修说:“兵法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你连宇文宪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都不知道就妄言要杀了他,实在可笑。”
种熙向来狂妄,可杨修才学远在种熙之上,种熙看杨修不爽,杨修也对这个不学无术却又不知道哪里来的自信狂妄的人嗤之以鼻。是以杨修经常当面羞辱种熙,丝毫不给他面子,这次也是如此,种熙像往常一样勃然大怒,站了起来反问道:“说得好像你十分了解宇文宪一般,你倒说说宇文宪其人如何?”
杨修镇定自若的说:“你们只知宇文宪武艺高强,那你们可知他到底强到何等程度?”
面对杨修的发问,种熙和董孝一个说不知道一个摇头,唯有伏典说了句:“宇文宪上任之时,我问过程武,传闻其曾与吕布交战数次,均不曾落败。曹操手下如夏侯兄弟、曹洪、乐进等数人联手都不敌吕布,目前曹操帐下也只有许褚一人可与吕布一战,然绝胜不过吕布。”
天下没有人不知道吕布之悍勇,“人中吕布”绝不是吹出来的,现在听到宇文宪的武艺不下于吕布,董孝是深咽了一口口水,种熙则是仿佛看到了自己派去刺杀宇文宪的人被轻易杀死的画面一般,一脸的惊愕。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