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证据
荣王桑江,年约二十五六。长方脸,三角眼斜吊眉,下颌留了点胡须,面上神色阴鸷,看人的眼神总是自上而下,带着无限的轻蔑。
原本不够俊朗,配以这般神色,让人更看不顺眼。自此,赵锦绣笃定桑家老头的基因真不怎么样,四大美人的白芷嫁给那老头,也只能够生出眉目周正的桑骏。看眼前的荣王,想必这宫中的太皇太后姿色也怎么样。
赵锦绣轻仰着头,似笑非笑地微敛星眸,打量荣王。
荣王也是权贵之家,再不济也耳濡目染,虽跋扈,却也知趣,见赵锦绣给他台阶下,也便顺势收了手中的剑,阴鸷面上露出一抹笑道:“不错。本王确实担心三哥的伤势。适才心急了一些。”
赵锦绣对他盈盈一笑,提着衣袖转身。回到主位前,对着几人做了请的手势,道:“四位自是担心锦王安危,这一路风尘仆仆,先坐下喝杯热茶,说清楚几句话,再说锦王的事也不迟。”
漫不经心的话语,一脸波澜不惊的笑。四人都是老狐狸,也是一阵笑,方程率先说:“自然,自然。”
他说着便落座,其余三人也跟着落座。卫戍们见状,也是纷纷收起兵器站到一旁。那跪在矮几前煮茶的小丫鬟,熟练地洗着茶杯,然后用小木勺小心翼翼地从陶罐里舀出茶叶,放到青瓷壶里去。
赵锦绣瞧了一阵,这才转过去看着四人,面上笑盈盈,如一汪清泉,语音极其清丽,用闲话家常的口气说:“昔年,我养在闺中,常听大哥提起令州‘妙公子’品味独特,尤是茶这一项,东南林州陈家,西南则有令州张家,皆为高手。不知今晚可否对此茶指点一二。”
张诚本来生得极美,眸如冷月,落座后,也是垂了目,并没有瞧赵锦绣,听得赵锦绣让他指点茶,他不由得抬头,面上神色既有略微的惊讶,又有几丝似笑非笑的不屑。他缓缓地说:“许姑娘懂茶?”
他不称呼赵锦绣为王妃,这看起来于情于理都合适,但实则是在提醒赵锦绣要认清自己的身份。
赵锦绣不以为未然,面色如常,依旧是淡淡的笑,如朦朦胧胧的月,声音不大,却是辗转柔媚,道:“略知一二。”
说着,竟是亲自起身,跪坐在那矮几前,纤指轻轻拈起青瓷杯,一举手一投足。皆是十足的美,一边洗杯子,一边说:“昔年,尝闻表兄之言,茶者,与琴棋应不相上下。”
张诚听闻,倒是来了兴趣,声音也不似先前冰冷,带着略略的笑意,问:“许姑娘此话何解?”
赵锦绣作为凤楼三公子,与桑秀有过交情,那一年与桑秀泛舟府河,赵锦绣在船上泡茶装b,桑秀讶然,便说起这张诚。还说改日,应该让三公子与张尚书一同切磋。
这时空,真正将茶叶提到艺术与高雅境地的人极少,而张诚就是其中一位。这几十年,令州曲水流觞诗歌会,张诚必得出席,对于茶的艺术地位提升做了不懈努力,所以,令州饮茶之风日盛。
赵锦绣今日不过是投其所好罢了。阮香绫需要时间,明云欢也需要。今日,不能败。
将一杯煮好的茶轻轻倒在青瓷杯中,让那小丫鬟托给张诚。赵锦绣理着衣袖,做了请的手势,盈盈一笑:“张尚书,这是望色闻香。”
赵锦绣又加了点火候。尔后倒出一杯,又笑道:“这杯成色正好,谓之品茗。”
张诚本来一脸冷然,这会儿却全是晕开去,像是冬日暖阳的田里浮着的薄冰,融在水里懒懒的,决计不让人觉得寒,反而晕出淡淡的春的喜悦。
他捧着那杯品茗,不由得站起身,问:“今日倒是第一次听说望色闻香,品茗。不知这其中可有学问?”
赵锦绣淡淡一笑,漫不经心地摆弄着青瓷杯,这会儿倒不像是生死对垒,反而倒像是曲水流觞的诗会。
能将月黑风高杀人夜巧妙地转化为品茗的浪漫,赵锦绣这之前的出手,都算是占了上风。这边厢倒掉茶叶,又添了新茶,继续煮茶,这才缓缓地说:“所谓茶者,气、味、色、泽、汤。气清、味醇、色润、泽明、汤澈。这精髓虽竟在汤中,内敛不外露,但茶香溢清,所以。本王妃认为,若要品茶,必得望色、闻香、品茗、回甘,才能品尽风情。这如同赏宝剑、看英雄、品美人,只看其不动,不过只能赏其表色一分;若其动,便是可看二分;如若再听声观舞触手,那便是可赏其五分。”
张诚哈哈一笑,掂掂手中的杯子,闻了一下,方程则是不悦地低喊:“张尚书。”
张诚没有理会。只问:“那剩下的五分?要如何赏来?”
“本王妃认为,无论宝剑、英雄,还是美人、茶叶,都是有高低优劣之分。本身品质所定,该是什么就是什么,出不了彩,就出不了彩,担不了大任就是担不了。乌鸡不会变凤凰的。所以,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