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胜出者不仅仅能被庆贺外更加能拿到官府特意拨下来的二十两银子。
因此个个都气势汹汹,一副舍我其谁的状态。
持续了一个多时辰,因为总要保持着站立,锦瑟有些累,看着比赛完成,脚也酸了。期间,锦瑟偷偷的瞄了端亦景几眼,他站在伞外,隔自己有些距离,可能知道锦瑟会排斥,没有离的很近,他彷如一桩木桩一样站在那里,纹丝不动,也不知道在看没看比赛,但是,他似乎根本就没腿酸的意思。
后面举伞的手,也酸了。锦瑟就将油纸伞收了起来,其实,哪里真的是怕这太阳,不过是个借口而已,可是他给了伞要是故意不打就会败露。
端亦景这才转过身子看了看锦瑟,锦瑟却没在看他。
回去的时候,路过了集市。
都是平日的用品,只是,多了些端午节特有的东西,香囊,特制的步摇,艾虎,长命缕等一系列的佩饰。小孩的,妇人的,男子的都有。
锦瑟知道这些东西辟邪,而且,步摇也不似在胭脂楼买的那些,这些都是以缯销翦制艾叶,或攒绣仙、佛、合、乌、虫、鱼、百兽之形,然后垂以金穗或者是银穗;要不就串以为珠。
锦瑟看着这些才想到了自己今年端午还没来得及给自己准备香囊,但是,也差不多过完了,今夜回去用药洗个澡就成了。房间也干干净净的,丫鬟们也清扫的格外勤快应该不会有什么不干净之物的,这样做不过是图个心安。
这样想着,锦瑟也就加快了步伐。
锦瑟接过,香囊倒是往腰带处一戴就行了,至于步摇,还是放回了首饰盒。
春华伺候,熬了些佩兰水,更衣沐浴。
穿着单衣出来的时候,端亦景坐在椅子上,虽然,衣冠整齐,但换了身衣裳,可能也已经洗了澡了,他不在锦瑟房间沐浴。
看着锦瑟走来,才伸手到锦瑟面前“拿着戴上。”
锦瑟一看是一个艾草样式的步摇和香囊。两者做工都很精致,很面熟,锦瑟才想到是在集市上见过,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发现锦瑟没香囊的,而且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买的,明明是走在一起的。
锦瑟接过,香囊还好,随身戴着就行了,只是这个步摇,现在发髻都放下来了,只好,放回首饰盒。说了声谢谢。
端亦景好似没听见一般,只身躺倒芙蓉椅上,闭眼睡了过去。
至此以后,端亦景还是有些闹脾气。
但是,锦瑟也认为自己没错了,这两人之中,到底是谁委屈些,怎么算?
端午节一过,端老夫人说要去拜佛求香还愿。
自从端家老爷和老太爷都相继过世之后,端老夫人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锦瑟嫁到端府四年也知道,甚至是有时候都会在寺庙住上一阵子,吃斋拜佛。
端府给寺庙的香火钱也是整个扬州城数一数二的,按照她的话来说是功德一件,为端府积德,尤其是在阴盛阳衰的端府似乎更加需要。
锦瑟的爹娘也信佛,但是从来没有这般痴迷。
这一次,端老夫人去上香却要叫上锦瑟,并一并要叫上端亦景。寓意如何?不需要思虑。
三顶轿子一起出的端府,端老夫人毕竟上了年纪,不能坐马车还是轿子安全些。
师太好似很熟络,端老夫人一到,她就请了端老夫人上门听经。端老夫人自然是不能放过锦瑟和端亦景,拉着两人一起去了。
一路上说的是静一大师如何知晓天理、通达人事。锦瑟只是笑笑不语,这世间如真的有这般神明还用的着世人这样痛苦吗?
端亦景坐在那里不说话,也看不出他的态度,不知道是喜欢还是不喜欢,没有任何意见,相反锦瑟成了些异常。
锦瑟和端亦景离开留下端老夫人一个人的时候,静一大师倒是对锦瑟送给锦瑟一句“今日的执著,必造成明日的后悔。”
锦瑟必不认为这是什么高深莫测的道理,稍微有些有学之士的人都明白。说不定来珍儿都能说出来。
只是知道有这道理的人多,但是真的能懂的缺少,更加能领悟付诸实践的人更少。就像谁人不知钱财为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但是,又都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最后,真的后悔的时候,锦瑟才知道当初为何就不能听人一句劝。
人若能看透,何必苦果来的这么多。
由于,端老夫人要留宿尼姑庵,端亦景是男客不便留下,端老夫人也就吩咐了要锦瑟和他一起回去。
一路上,石子板路,尼姑庵的香火一向不如其余的寺庙旺盛,显得有些冷清。有几个小尼姑在打扫院子。
直到走到轿子里面,两人还是不言一语。
<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