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水浒之大宋英雄传

第二百三十八章 战前准备(三)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公孙胜闻言,摇了摇头回道:“我也是梁山的一份子,这是我应该做的。只是哥哥,我需得提醒你一下,我和朱武哥哥所议之策其实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能不用的话还是尽量不要用,除非是万不得已,因为一旦失败,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林冲闻言,不由感到有些疑惑,朱武和公孙胜共同商议的这个计策明明很好啊,可他们两个为什么一副凝重的表情?还说什么一旦失败将不堪设想的话,真是让林冲想不明白。

在林冲看来,即使是他们最后失败了,没能攻下东京,那也完全可以就地解散、化整为零,然后跟宋廷打游击战,也就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方针,这样一来,林冲敢保证宋廷不仅拿他们梁山毫无办法,反而还会被他们恶心死。

不过林冲也很快就反应了过来,游击战十六字诀的出现是在1928年的井冈山时期由**首次提出来的,也就是说,在此之前,游击战的例子可能有,但这个战术的出现确是在1928年之后。

其实,就林冲认为,游击战的战术方针其实并不复杂,而天朝古代又出现过那么多的军事奇才,可为什么没人将游击战明确提出来呢?难道真的是别人想不到吗?

其实不是的,林冲只能说游击战的战术虽然很高超,但实用性却并不强。

首先,想要用游击战,那么在人数方面必须少于敌方,而且还要是大幅度少于;其次,想要打游击战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熟悉地形,否则,你要是打着打着迷路了,那岂不是闹了笑话?也就是说,想要打好游击战,地域也受到了严格的限制;最后,想要将游击战的效果放到最大,那还必须得有当地人民的支持,也就是说要深得民心,不仅要让当地人民信任游击队,心甘情愿地掩护游击队,为游击队提供物资、藏身地、情报等等事物。

只有这些条件都符合了,那才能将游击战的效果放到最大,但凡缺少其中任一条件,都有可能大大影响游击战的效果。

也就是因为游击战的限制条件实在太多,所以才使得古往今来的军事奇才即使再多,也没人能够提出游击战理论的原因。

其实林冲前面所提到的要跟宋廷打得游击战其实也并不算真正意义上游击战,毕竟林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逃跑,分散的话逃跑的机率就要大很多,仅此而已。

不过这样也好,既然连朱武和公孙胜都没往这方面想的话,那宋廷方面能想到这方面的也就少之又少了。

其实,林冲绝不相信天朝古往今来几千年的历史当中会没人想到过或者使用过游击战术,可为什么游击战的战术直到1928年才被**提出来呢?

对于这个问题,林冲所能想到的答案只有“天朝古代所有使用过游击战术的人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这一个答案了。

因为成王败寇嘛,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或许游击战术早在天朝古代就出现过了,只是失败了,所以胜利者将之故意隐瞒了,或者将其名声搞臭,比如流寇……

哦!NO!

林冲想到这里,忙在心里大喊三声罪过,怎么可以拿流寇和我们伟大的红军战士相比,罪过,罪过,罪过……

但是仔细想想,流寇的行为和游击战真的很像,他们之间所差的或许就只有个是否得民心的问题而已。

想到这,林冲又不得不考虑起了游击战术的缺点。

这世上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完美的,游击战术自然也不例外。

只是林冲刚想了个开头,就被公孙胜轻轻推了一把打断道:“哥哥,你这是在想什么?”

原来,随着刚才公孙胜的话音落下,两人就看到了林冲在那里发呆。

一开始,两人并未在意,只当林冲在思考。

可过了一阵,两人见林冲不仅没反应,还时而皱眉、时而疑惑、时而高兴的表情,这才由公孙胜提醒了林冲,也就出现了上面那一幕。

而林冲被打断了思路,明显有些懵逼,呆呆地眨了两下眼,迷糊地说道:“啊?……”

过了一会才反应过来说道:“啊!对不住了,两位军师,我刚才在想事情。”

“那不知哥哥在想什么?可以说给我们听听吗?”朱武问道。

林冲闻言,点了点头说道:“当然可以,事情其实是这样的……”

接下来林冲就把游击战术和他的那些想法给两人从头到尾地说了一遍,两人听后,互相对视一眼,然后齐声问林冲道:“哥哥,这个叫游击战的战术是你想出来的吗?”

“额……”听了两人的话,林冲明显愣了一下,不过很快,林冲就厚颜无耻的承认了下来,还在心里安尉自己道:反正在北宋包括北宋以前也没人提出过这个理论,他现在提出来了,确实是有史以来第一个……额←_←

见林冲承认了,朱武激动地说道:“哥哥!你真是个军事天才,居然能想出这么厉害的战术。只可惜我们现在马上就要与宋廷战斗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b.faloo.com/403528_268.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