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1、农民战争
崇祯三年(1630年),一个邮递员下岗,李自成“奋臂大呼,九州幅裂”,在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并率众投高迎祥。后来,高迎祥被俘就义,李自成就继承了闯王的称号。
在后来的战争中,李自成领众以走致敌,采取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的战法,连下阶州(今甘肃武都)、陇州(今陕西陇县)、宁羌(今宁强)。
说明李自成是善于用兵的!也懂技战法!
明末政治腐败,整个国家体制溃烂。压迫剥削日益加重,面对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天灾人祸不断发生。李自成敢于说:NO!
千百万农民身上无衣,口中无食,受着统治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李自成就敢于起来反抗!
2、政权建设
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武昌建立政权,称“新顺王”。
崇祯十七年(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国,国号大顺,年号永昌;他自己改名自晟。改西安为西京。
顺,就是“顺天应民”之意。
三月十七两路会师北京城下,于十九日破城,迫崇祯帝朱由检自缢煤山(今景山),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立即修改明五军都督府为五军部,变武将称谓,定品位,完善军制。
李自成进北京后,首先是加强大顺政权的建设,其中主要的措施有:
任命官员,开科取士,选拔知识分子,政府官员一律受权将军节制。
立即释放明锦衣卫狱中的犯人。并镇压作恶多端的明朝皇族和官贵。
由刘宗敏等主持,追赃助饷工作取得很大成绩,共得白银七千万两。
而在政治、经济上打击了明朝的官僚地主,维护了农民阶级的利益。
3、经济方面
农民战争期间,在义军控制的地区里,李自成采取了一些安定人民生活和发展社会生产的措施。如没收南阳、襄阳一带地主的“庄田”,进行耕种。
攻占北京之后,在经济上,李自成明确提出“贵贱均田”之制,铸钱“永昌通宝”,平抑物价以利商品交易。
李自成农民军的经济政策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其局限性。
1)、积极影响。李自成农民军实行的土地政策有力地制止了明末土地兼并的恶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民军占领区的土地占yǒu关系;实行的赋税政策,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百姓的税收,保护了百姓的利益。
李自成农民军的工商业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工商业者支持农民军的信心,也调动了他们从事生产的积极性,保护和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李自成农民军实行的赈济政策,拯救了一大批具有一定生产技术的劳动力。
2)、消极影响。李自成农民实行的经济政策是以农民朴素的平等、平均思想为基础的。
但没有把发展工商业、发展科学技术以国家政策的形式确定下来。
因而,广大人民qun众仍然负担着相当数量的赋税和徭役。
4、主张均田免粮:
其时中原灾荒严重,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散布“迎闯王,不纳粮”的歌谣。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农民战争中的主力军。
提出“均田免粮”,这既是闯王农民军的起义口号,又是一项政治纲领。
这项政策客观上满足了人民对土地的渴望,因此,起义军深得人民拥护。
在“割富济贫”,平均分配社会财富的呼声中,起义队伍迅速壮大起来。
起义军的壮大与陕西的社会环境也有着直接关系,天启、崇祯年间,陕西连年大旱,朝廷不但没有拨付分毫赈灾银两,反而加紧催收赋税,加派横征,罗掘微财,人民qun众要求打破这种残酷现状的愿望非常强烈,加入起义队伍就愈发踊跃。
李自成的这些赋税政策,可以说是深得人心。
人们到处在唱“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这是人民对起义军的声援,也是对李自成赋税政策最直接的支持。
5、军事思想:
奖勇罚怯,培养起义军勇往直前的战斗作风。
重视军队纪律,要求将士严遵约束,按令行事。
重视军队编组。重视练兵习武。重视改善武器装备。
每到一地传牌申禁:“不淫妇女,不杀无辜,不掠资财”。
用兵作战,灵活多变,“不用古法”。善于流动作战,以走制敌。
李自成统军作战十余年,重视从严管理、训练部队;注意密切民众关系;
李自成长期征战,最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