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李煜:只愿君心似我心

深宫剧变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之中,不久便缠绵病榻,于吴武义二年(920年)去世。国不可一日无君,徐温父子虽然早就有取代吴王之心,但深知杨氏一族还未失却人心,遂也不敢贸然造次,便勉为其难地立其弟杨溥为新任吴王,并改元为顺义。

顺义七年(927年),大丞相徐温率吴国文武大臣上表劝杨溥即皇帝位,杨溥未许而徐温病卒。十一月庚戌,杨溥御文明殿即皇帝位,改元乾贞,大赦境内,追尊杨行密为武皇帝,兄杨渥为景皇帝,兄杨隆演为宣皇帝,追赠徐温为齐王,并拜徐温养子徐知诰为太尉兼侍中,拜徐温子徐知询为辅国大将军、金陵尹,治温旧镇。杨溥虽然登基为帝,但朝政大权仍然掌握在徐温的养子徐知诰手里。其实这个徐知诰不是别人,正是南唐开国君主烈祖李昪。那么李昪又是怎么成为徐温养子的呢?原来李昪年幼时本是徐州附近一个父母双亡的流浪乞儿,因机缘巧合,被淮南节度使杨行密看中。杨行密便将他带回家中,意欲收为养子,但却不见容于长子杨渥。无奈之下,杨行密就将其送给部将徐温做了养子,此后便改姓为徐,从徐氏诸子行,名为知诰。徐知诰虽为徐温养子,但徐温待其情同己出,一直视其为可以倚重的左臂右膀。这份器重自然引起徐氏诸子的忌恨,知训、知询,尤与知诰不睦,幸亏他足智多谋、多方周旋,才未使自己陷入险境。

乾贞三年(929年)十一月,徐温子金陵尹徐知询来朝,徐知诰担心其与自己争权,便诬其有反状,留之不遣,以为左统军,并斩其客将周廷望。除去了心腹大患,徐知诰又通过一番权谋,被吴帝杨溥拜为中书令,接替徐知询出镇金陵。同年吴帝改元太和,徐知诰又被晋封为东海王。太和七年,杨溥再改元天祚。然而无论吴帝再怎样谦恭,也不能改变徐知诰取代杨氏的决心,于是一系列千奇百怪的事情便在这个时候悄然上演了。

古往今来,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是要先造舆论。而在人们笃信天命和天意的封建时代,寓意莫测的民谣、谶语,是最能蛊惑人心的。因此,徐知诰的心腹们就充分利用这条最容易深入民心的渠道,对流传在江南水乡的民谣“东海鲤鱼飞上天”大肆穿凿附会,为徐知诰登上皇帝宝座鸣锣开道。他们不遗余力,在通衢闹市和乡野草庐绘声绘色地传播“天意”:东海,徐州之谓也;鲤鱼,李氏之喻也;飞上天,坐天下之举也。东海鲤鱼飞上天,盖徐州李氏坐天下之意也。同时,又广泛流传开另一首隐喻李氏兴、杨氏衰的民谣:

江北杨花作雪飞,江南李树玉团枝。

李花结子可怜在,不似杨花无了期。

与这两首民谣遥相呼应的是,在吴国都城扬州街头居然出现了一个头戴黄冠、束发蓄髯的疯癫道人,手执一根钓竿,竿顶高悬一尾硕大的木刻鲤鱼,连续多日走街串巷,反复吟唱濠梁新鲤将要取代盟津旧鲤,新鲤尚未为人所识的短歌,意在四处寻找世间众多的“识鱼人”。其歌云:

盟津鲤鱼肉为角,濠梁鲤鱼金刻鳞。

盟津鲤鱼死欲尽,濠梁鲤鱼始惊人。

横排三十六条鳞,个个圆如紫磨真。

为甚竿头挑着走?世间难寻识鱼人。

无独有偶,就在疯道人消失在扬州街头后,江南的金陵城也紧跟着出了一桩怪事。一天午夜,更深人静、万籁俱寂后,古城上空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钟声,惊醒了满城酣睡的兵民。人们惶恐不安地走出家门,纷纷拥向街头探听此中根由,全城顿时陷入了混乱之中。徐知诰闻讯后大发雷霆,立即责令有司速将撞钟人缉拿归案,并要亲自审讯。待有司将肇事者押解到府,徐知诰才发现撞钟的人居然是个老和尚。问其原因,乃因偶得好诗一首,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故而借钟声抒怀。原来只是虚惊一场,老和尚深夜撞钟本算不上大罪,可偏偏怪就怪在令老和尚激动得忘乎所以的那首《咏月》诗上:

徐徐东海出,渐渐入天衢。

此夕一轮满,清光何处无?

当老和尚在徐知诰的责令下吟诵出这首诗时,在场的所有人都被惊呆了。这首五言绝句的诗义竟然与童谣“东海鲤鱼飞上天”的内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难道还不足以说明徐知诰取代杨氏政权是天命所归吗?因为有了这层缘故,徐知诰非但没有责难老和尚,反而加以重赏,悄悄将其释放了。

在紧锣密鼓的谣谶宣传之后,接下来便轮到徐知诰的亲信们粉墨登场,轮番表演劝进的闹剧了。他们扮演的角色尽管
手机支付宝搜索P2zPYPB74GJ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双11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bkb13lYsLPg$,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双11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UANeFApAs8a1nuds¥,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www.17k.com/chapter/2810087/34879243.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