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像修理自行车的扳手、钳子之类的东西。
发动机实物模型、复合燃
导系统等,经过半个月反复试验、研究,都陆陆续续然后,这些研究者又开始将这些东西进行“整合”,经过多次反复,终于实现了“点火”和动力输出。至于鱼雷,研究院当然不会去寻找真正的鱼雷,而是由特种材料研究所制造了一枚重大600斤的鱼雷模型,如果将战斗部、制导部和动力部全部装进去的话,其总重量将达到1600斤。
什么反复研究,多次测试等,这纯粹是马尼无事找事。
要按这些变态机器人的实力,所有的东西绝对是一次到位,试验都不用试验,因为马尼从联盟购买回来的技术实在是太先进了,联盟各位面的科学家们对此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马尼之所以这样要求,其目的还是培养华国或者说培养地球的科学家,让他们一点一点地接受更高级的技术,直到能够研究和生产星空战舰的水平。
龙马研究院原来在职业学校时就有一个水塘,龙马科技接手后,将水塘进行了一番改造、清理并将面积扩展到原来的一倍。原来的一个卵石形水塘,经过改造后变成了一只拥有两个大钳的螃蟹,只是,这个螃蟹的两只大钳是连在一起的。一座桥可达两只大钳围着的陆地,那块陆地上的建筑就是研究院的行政中心、资料中心,当然还有一个很秘密的中心,即研究院的安全中心。
鱼雷组装好了之后,第一次试验就在这个改造过后的水塘里进行。凡是参与研究工作的人都来了,当大家看到被放置在木架上的鱼雷在自动控制下突然发动起来,然后像一条鱼一样窜了出去,大家的脸上都绽开了笑容。由于水塘太小,只敢把速度控制在10节左右,但那感觉也非常壮观,毕竟,这条大鱼可是有5左右的长度,直径达533MM呢。
当然,水塘里的这枚鱼雷的战斗部即“战雷头”只是用了一个大致相同的重量物来代替,龙马研究院有能力研究出超级炸药,但在获得国家相关手续之前,还是不要做那个东西为好。
这条金属大鱼在水塘里畅游了半个小时,试验人员获得了足够的数据之后就被捞了上来。研究人员把它推进实验室进行适当调整后,就被装上了一辆货车,准备去一个更深更大的地方进行试验。
这个地方,就是著名的玄武湖。
玄武湖的平均水深40米以上,即便是靠岸处也有5以上,虽然还不能测试出鱼雷在海洋中所需要的数据,但玄武湖的水面面积以及湖中零乱的小岛,对鱼雷的速度和灵活性测试却基本上够了。
为了这次测试,龙马研究院还专门与玄武湖方面签订了一个协议。龙马研究院付给玄武湖现金补偿10万元整,而龙马研究院获得玄武湖水面3小时使用权,这3个小时还被指定为晚上11点到凌晨2点之间。不过,这个时间马尼非常喜欢,因为它有利于试验的保密性,马尼可以少派一些龙马保安过去;另外,也可以检验这个东西是否是设计书上说的“全天候”的东西。如果夜间试验的效果与白天一样好,马尼相信,这家伙的价值就大了。
其实,龙马研究院研究的这种鱼雷之所以叫“超级鱼雷”,除了它的超远距离的打击能力、前所未有的巡航速度和可收回外,它的制导系统也很有特色。在传统鱼雷的制导系统中,鱼雷放出去之后,如果潜艇或鱼雷艇还想对鱼雷进行航向校正等控制,必须在鱼雷与控制人之间牵一根细线,显然,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方式。超级鱼雷的控制系统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它的自动控制,一旦锁定目标,它完全可以不达目的势不罢休;二是人工控制,即可控制它的方向、速度及目标修改等,这个人工控制是通过雷达、卫星等来传递信号的,即无线控制,所以才有放出数百公里之外还能收回的可能。
在玄武湖的试验,鱼雷的潜航达到了20米水深,再深一点很担心触礁,而速度基本上保持在60节的水准,这个速度已经超过了+=雷的速度。重要的是,在人工控制下,它的转向十分灵活,虽然达不到陆地汽车那么灵活,但转变半径也非常小,如果是在水面航行的话,它的转向应该与同样长度的快艇差不多。马尼相信,仅凭这些,国家就应该对这个东西感兴趣。
当然,大海的情况要复杂得多,海水流速、海浪波动等对鱼雷航行都有影响,而要获得准确的相关数据,则只有到大海中去了。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