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槐树,约四人高。
无论风雨,它都屹立在那里。
古溪旁很少有人来,听说这里不吉利。
偏偏这槐树就在古溪旁。
有些人虽忌讳,但一想到这可槐树的传说忍不住前来许愿。
相传这棵槐树在绍兴八年定临安为京城之时便种下,如今有了年头。
南宋1150年,一人于战乱中走失。
他的娘子盼见其人心切,便到这棵树下哭诉,本想发泄一番,念叨完便回去了。
没过几日,她的夫君回来了。
虽浑身衣着破烂,遍体鳞伤,但的的确确平安归来。
她逢人便说因那棵树听见了她心里的话,夫君才会归来。
那棵树因此被后人称为许愿神树。
翠菊带着凤川去哪里,凤川不信,“娘,我们来这里做什么?况且这……”她没在继续说,元恩凤川任何迷信之事都不信,可自从得了花瓶之后,她有意命运安排。
翠菊有她的小心思。
凤川毕竟不是亲身所生。
她的爹爹还在。
若能保佑她认祖归宗过上更好的生活,一直是她的心愿。
凤川仔细打量娘亲,她每当面红耳热,眼神游离,必是思考琐事,而且这事情不愿告诉自己。
“诶……”凤川望着一个姑娘的侧脸。
加快脚步走了过去,拍着她的肩膀。
那姑娘回头,凝望片刻。
她突然认出了凤川,“是你啊!”
翠菊上前,凤川缓缓介绍,“这是我的娘亲。”随后赶忙指着对方介绍,“这位是姚云小姐。”
翠菊看着面前的姑娘,她没见过这姑娘,但姑娘一颦一笑似乎在哪里见过。
凤川弯弯嘴角,“娘,您怎么了?”
“没什么,我去那头看看。”
她早早准备了一个红色的口袋。
那年之后,人们便在树上系紧红色丝带。
说是奇怪,这红色丝带死死的系在树上,无论风雨,它们都没有落下,整整二十多年,一直飘荡着。
后来的人便把愿望写在一个红色的布条上,塞进红色布口袋之中,挂在树上,说如此便会成功。
这些愿望是否成真,无从论证,许愿的人多数是为了一个心理安慰。
姚云喜滋滋的看着凤川,问她是否也是来许愿的。
“我?”凤川自然摇了摇头。
姚云一边说着,一边走了过去。
算上翠菊,那里拢共七八人。
她走到翠菊身旁,小心翼翼的从袖子里拿出红色的布口袋,视若珍宝,挂在翠菊的布包旁,“伯母的愿望一定是许给姐姐的吧!”
翠菊没点头,也没摇头。
愿望说出来就不灵了。
她微微笑着,问:“那你呢?”
她,美滋滋的,“伯母猜猜便知道了。”
她脸若桃花,一片绯红。
翠菊虽没成家,但这个年岁的姑娘也就那么点儿花花肠子。
“我不说,说出来便不灵验了。”
两人聊着,凤川正在一旁愣神。
“凤川。”翠菊喊了她的名字,随即挥挥手。
她这才缓过神,方才看到了一个人。
她伸出食指,又害怕被发现不礼貌。
“你看那个姑娘,脸蛋儿俊俏,偏偏档上了一半。”
姚云憋不住笑了,“姐姐,您一个姑娘,倒是惯爱赏姑娘。”
凤川不许姚云拿她取笑,她看着姑娘,亲手挂上了锦囊,双手合十对着那棵树,好奇起来,她的身上有怎样的故事?
她那金黄色面具下的半张脸是什么样子的?
那姑娘突然转过头,目光刚好与凤川相交。
凤川目光闪躲,盯着人家看,她明知不对。
“你看看你……”翠菊歉意,脸臊的通红,自认为没教好凤川。
一路上翠菊忍不住念叨,这姑娘面具下的半面脸,八成是毁了容或有见不得人之处,刚刚凤川盯着看,确实不礼貌。
“娘——我知道错了,以后我一定不会再这么冒失了。”
回到铺子,凤川和翠菊惊讶的发现,刚刚那个女子已经在院子里坐下,这是冬日,她就坐在石阶子上,一旁是醉醺醺的唐老爷子。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