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枫拉过一张桌椅坐下,在昏暗的光线下,望着周围拥挤的杂物和玩偶,自言自语地道:“嗯,这样子还不错,要是更乱一些就好了。”
他起身就要把杂物室弄得一团糟,又摇头地坐下:“还是算了,杰西卡看到会抓狂的。”他闭上眼睛感受了一会坐牢时那种孤独压抑,便看着笔记本屏幕,在键盘上开始敲打了起来。
写剧本不是简单的复制大银幕,那样做不了,首先一个剧本是要给剧组多方面的人看的,演员要能理解、艺术指导要能理解、特效师要能理解……不是只有他明白就完了。
其次一个电影剧本,它的长度和内容绝对不是只有大银幕上那90分钟、120分钟的东西。
事实上一部电影的故事最终会是什么样子,它是在后期的剪辑室里决定和诞生的,而不是初期的剧本文字上,所以电影公司的好剧本、烂剧本堆积如山,编剧也一直不受人重视,遭受着不公平的薪水待遇。
而往往一个剧本会有非常多的枝叶、好几个结局,甚至是矛盾的内容。也许一个厚厚的剧本,最后成版的内容只会用到上面加起来的40页,但是它就是有80页、100面那么厚。
因为电影的剪辑工作需要充足的素材,素材越多弹性就越强,没有直观的影像素材而单是看文字,没有任何人知道这样、那样的组合效果会是怎么样的、是好还是坏。
而有了充足的素材后,剪辑师和导演就可以放开手脚地去组合,寻求一个最好的镜头方式去讲故事。
不过素材越多,也意味着片子的成本越高。所以一部大片可以烧掉200个小时的胶片,剪成一部2小时的电影,往往还有3小时、4小时的导演剪辑版:而小成本独立电影只能省着胶片来拍,严谨地控制着分镜头剧本。
但他的《第九区》没有任何的资金限制。
他有拍摄人类变形电影的强烈渴望,和很多很多自己的想法,但是当思维和未来的电影想法撞车,甚至一部分的脑子被它们牢牢地占据着挥之不去,那么能怎么办?什么都不做地坐着?
那样太蠢了,那是他的脑子。他不会刻意地去回避,吸纳一些未来电影成功的地方,去讲一个自己想讲的故事,那是他做的。
“啪啪啪”的声音中,李书枫不停地敲击着键盘,时不时停下来用笔在a4纸上画上一个镜头,他的《第九区》的故事简括是这样的……
1980年,一艘巨大的外星船突然飞到了地球,停留在了洛杉矶的上空,一开始谁都不敢去碰它,生怕会给洛杉矶、地球带来不可想象的灾难,但经历一段时间的等待后,人类还是接近了飞船强行进入到舱内。
结果人类看到的是,是飞船里数以百万计那么多的外星人,它们长得非常丑陋,此时身体也都十分虚弱,原来它们是外星难民。人类把它们都救下了飞船,临时安置在一个区域“第一区”。
这会是《第九区》的第一部分,观众们的心态会和那个世界的人们一样,那就是“从欢迎到讨厌外星人”。刚开始外星人的到来,整个洛杉矶、美国、全世界的人类都是兴奋的,对他们感到很欢迎,终于找到宇宙中的朋友了!
尽管他们长得很丑,但人们很乐意帮助他们,在第一区随处可见忙碌的志愿者,他们热情洋溢,想要和这些异类交朋友。
李书枫拿着铅笔在a4纸上快速地描画着,一个人类满脸笑容地喂着外星人吃东西的画面。但是这些外星人并不是那么友善,他们的社会组织就像蜂巢,由少数的精英控制命令着庞大的工人,而这一只采矿船的女王已经死了,剩下的外星人绝大部分都是工人。
他们智商低下、性情暴躁,以破坏杀人为乐。所以当他们恢复了健康,马上就把洛杉矶弄得乱七八糟,杀人放火抢劫……
人类自然态度急转,对这些外星人没有半点好感。外星人从不得进入公园、地铁等限制,很快就变成了不得离开第一区,它们正式被强制隔离了起来。庞大的安置费用、经常发生的矛盾冲突,都让人类烦透了外星人,他们要求把外星人赶出洛杉矶,甚至是全部地消灭干净,当然这一个提议遭到了人权分子等组织的反对。
不过无论如何,外星人得到的援助资金越来越少,生存环境越来越差,但他们的人口却越来越多,20年过去,也从第一区变成了第九区,一个高墙圈养、无管理状态的贫民窟。
20年间,政府对外星人的研究自然一直暗地有在做:但由于财政预算的问题,政府把管理外星人的事务承包给了一家“多国联合组织(mnu)”的公司,而它也是全球数一数二的武器生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