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好莱坞大导演

第四百六十五章 ‘值不值’引起的反思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李书枫隐约记得,前世有几位大学生为了救一个落水的人,结果人救出来了,他们却死了,当时几乎整个社会都在讨论,用几个人的命去换一个人的命,值不值?

    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必然有着不同的答案。

    但斯蒂文在这方面的处理却非常高明,这种高明体现在故事的起因和结局。

    起因是瑞恩的母亲有四个孩子,却有三个战死,为了不让一个失去三个孩子的母亲伤心,值不值?结局是一场阻击战,并最终取得胜利,这是军人的荣耀,值不值?

    通过这样的观点,毫无疑问,这么做是值得的,影片中几乎每一个人都实现了军人的价值,也体现了现代社会的人文主义。

    所以,从电影的角度而言,《拯救大兵瑞恩》绝对称得上是一部伟大的作品。

    但如果透过影片去看历史,却又是另外一回事,应该说,影片中所展现的人文主义,不过是一种看似美利坚的人文主义思想。

    所有人都知道,美国在二战中所扮演的角色,它是全世界的后勤商人,见风使舵的钟摆阵营。

    我们也知道,在以反法西斯阵营完全胜利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谓的阵营对垒,并不是以法西斯和反法西斯,来简单划分输赢和好坏。

    更加中肯的说法,这是一场带给全人类的浩劫,而这种浩劫,是基于政治阵营上的巨大游戏,以及对世界人民的漠视和冷淡。

    诚然,政治阵营是绝对给自己做足美好和英雄的功课。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各种标榜模范和先锋队伍,以及无穷无尽的神话传说。

    而在战后几十年后的好莱坞,美国人愕然发现自己在二战中所付出的努力,不是被埋没殆尽,就是自己利益熏心,未等做出楷模,战争就结束了。

    因此,纳粹德国成了美国人民站在正义阵营中的邪恶化身,英勇无畏的美军战士成了横跨海洋的急先锋,甚至是神一般的存在,民主自由的卫道士。

    而斯蒂文正是一个能挠到大众痒处的商人,虚构了自己的神话,却仍然假戏像真一样。

    这就如同以坦诚之心和流氓手段,对待初出茅庐的姑娘一样,真假莫辨。

    是的,从历史的角度而言,《拯救大兵瑞恩》就是这样一部影片,而斯蒂文之所以敢这么虚构影片的底气,也在于美国在二战中是反法西斯阵营,是战胜国,所以他可以大胆地想象,可以肆无忌惮地德国士兵看做无情的纳粹。

    李书枫记得,前世在厦大读书时,一群人在芙蓉湖畔讨论《拯救大兵瑞恩》时,一位德国留学生说道:“如果,二战中,我们德国不是侵略国,那我们也会拍摄出这样的影片,甚至拍摄得更好。”

    这话并不假,在当时德意志思想的引导下,德军作战异常勇猛,战场中有无数现实的英雄,而不是虚构的。

    “但不管怎么说,它还是一部好电影,一部值得学习的电影。”

    李书枫又站在一个电影人的角度来看这部影片,虽然它只是好莱坞对人道主义的一种理想假扮,但思想高度和表达方式却翻了几番,是值得任何一个电影人学习的。

    “感觉心里有些堵。”茱莉亚皱了皱眉头,正是因为被影片所感动,所以就像心里有个结一样,一时间难以解开。

    “宝贝,看来你消化不良了。”李书枫低声玩笑道。

    “你才消化不良呢。”茱莉亚白了他一眼,不过心境也从影片中脱离了出来,但依然忍不住称赞了一句:“真是一部好电影。”

    翌日,影片就上映了,各大媒体马上就针对影片做出大量的评论,其中《洛杉矶时报》写的内容与李书枫想法不尽相同,但又多出一点,也就是对人性的探索。

    战场上,并不是每个人都不惧牺牲,这一点,斯蒂文处理得非常到位,通过对翻译官的详细描述,种种的害怕让我们更深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也更深刻地认识到人性在战争中的表现。

    《芝加哥太阳》报则一如既往地写一些特别的东西,而这次,它将李书枫也拉了进去,把李书枫和斯蒂文、《拯救大兵瑞恩》和《我的团长我的团》进行了一次大对比。

    通过这次对比,也可以看得出《芝加哥太阳报》敏锐的新闻捕捉能力。

    去年,媒体影迷将李书枫、斯蒂文和卡梅隆三位导演做对比,而去年李书枫拍摄战争片《我的团长我的团》,今天斯蒂文也拍摄战争片《拯救大兵瑞恩》。

    不是可以很好地互相对比?不是更能吸引观众的眼球?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www.999wx.com/Book/7998376.s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999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