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檀木的刀架上。拍卖师带上白手套,把刀托起,“这是一把日本刀,传承不明,只知道是三四百年前的古物,其准确价值无法估算。经卖家同意,本次起拍价定位为10万,请出价。”
准确价值无法估算?来历不明?文献记载也没有?
一时间场面有些哗然,有些客人交头接耳,也有些客人跃跃欲试——
考验眼力的时候到了——
以往也出现过这种事情,一位客人用近乎于开玩笑的价格拍下了一本来历不明的古书,拿回家不久后就被小孩子不小心撕烂,然后却发现书里面有一个夹层,夹层里是一张唐伯虎的春宫画,价值狂飙!
谁会想到一本平平无奇的古书里会有一张**呢?而且还是出自于鼎鼎大名的唐伯虎之手。难道说这本书的原主人当年是一个少年,是为了躲避父母的严厉监察才这么做的?
完全有可能啊!
这把倭刀差不多也是如此,万一这是哪位日本战国大名的佩刀呢?万一这位大名还用这把刀砍过几颗著名的脑袋呢?那岂不是赚大发了?
拍卖师的用白丝手套轻抚刀身,“这把刀镌刻有铭文,汉字,但却不见于任何史书笔记的记载,所以我们也无法通过刀铭来判断这把刀的身份。”
“什么刀铭?”有客人发问。
“劈海斩浪,大光国威。”
众人眉头一皱,感觉这铭文有和没有都差不多。
端木赐却心神一动,因为这把刀他认得,刀的主人他也认得。因为刀主是他的朋友——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
如果端木赐没记错的话,那是嘉靖四十年,台州之战后,戚家军威震东南,大小倭寇均不敢以正目视之。戚继光遂收罗精铁,延请名匠,以倭刀打造之法锻出了这把刀,用以纪念台州大捷。
至于刀身上的铭文——“劈海斩浪,大光国威。”就是端木赐亲自题赠给戚继光的,用以褒扬他消灭海寇,保家卫国的功绩。只是后来戚继光迁任北方,这把刀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流落民间了。
“故人之物啊——”端木赐心里微微一叹。
此行本来只为东坡而来,不意竟另有收获,真是不虚此行。
“10万!”端木赐第一次举起了白纸扇。
客人们纷纷转过头来望,见是一个年轻人在竞价,都释然地微笑起来。中国的藏家一般都是好书画,好瓷器,好玉石,而鲜有好刀剑的。在他们眼里,这个容貌俊美的年轻人大概是一时侠客梦发作,才想着要出价吧。
所以他们都大度地喝着案几上的茶,不准备竞价,想要成人之美。
“20万!”不过显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这么大度,还是有人在跟价。
“30万!”端木赐神色不变。
“40万!”那人依依不舍地跟进。
“100万!”端木赐冷静出价,把价格一次抬高,显然是不想继续纠缠下去了。
“120万!”端木赐的抬价没有用,那人依旧坚持出价,只不过喊完之后,他转过头来对邻座的端木赐解释道,“这位朋友请见谅,我并非是有意抬杠,实在是爱好如此,平时就喜欢收藏刀剑兵器什么的,我也没办法!”语气很无奈、很抱歉、很真诚的样子。
端木赐眉尖一蹙,这话说的,倒像是他不知好歹、不近人情了。若是别的也就罢了,让让也无妨。可这把刀是故人之物,焉能就此放任使之从眼边溜走?这绝对不行!
他活了两千年,朋友们都一个接一个的死了,就剩下这些身后之物可以缅怀了,这些也是他人生中仅剩的一点东西。又怎容别人染指!
“200万!”端木赐眉目不动,再一次大幅度的拔高价格,然后侧过头对把人说道,“不是鄙人不讲情理,实在是有不得以的理由,还望海涵。”
客人们一阵喧哗,几次三番的大力拔高价格显然是势在必得了,看起来这个年轻人是真的想要这把刀,而不只是“玩玩而已”的级别。
那人摇摇头,手中的白纸扇再一次高高举起,“既然如此,那我就再出最后一次价,300万——如果阁下能够喊出更有竞争力的价格,那我就割爱。”
端木赐点点头,“多谢了!”然后纸扇轻扬,“400万!”
出301万自然也是可以的,只不过却显得欺负人了。你投我以木瓜,我报之以琼瑶。把价格一次性拉高,才见得彼此尊重之意。
更何况这种行为太小家子气了,这种庸俗小市民的行为端木赐还不屑于去做。
客人们都纷纷高看了端木赐一眼,这年轻人——仗义!
那人显然也是想到了这一层,目光中露出异色。既欣赏端木赐的品格,也惊讶端木赐的财力,结交之心大起,微笑道,“我叫唐轲,不知阁下是——”
“端木赐。”这算是初步结交了。
这时拍卖师的声音还在按流程走,“400万一次——”
“400万两次——”
“400万三次——成交!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