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里安将军,苏军的动向实在很可疑,根据我们的侦察机汇报,已经有超过十万规模的苏联军队,从后方地域赶到了我们正面沿线一带。”
“又来了超过十万人?!”古德里安听后,不由的一愣。
他知道苏联人口兵源众多,也料想到开战后会出现苏联统帅部屡屡增兵的情况。可是,当古德里安实际遇到的时候,他仍然忍不住感慨。苏联人,实在是太多了!
中央集团军群在白俄罗斯西东部,歼灭了整个苏联西方面军的主力,光俘虏人数就高达了49万人。古德里安的部队,还在斯摩棱斯克城争夺战中,追加歼灭了4个建制不等的苏联师,算下来少说也得有3万人。
可现在,一纸情报的到来,告诉古德里安,他的正面又增添了不下10万的苏军增援部队,这就让古德里安都有些头疼了。
他不是害怕这多出的10万苏军,毕竟号称苏联最精锐的西方面军,都被中央集团军群独自消灭了超过50万之巨的兵力。
而且,中央集团军群还没有像德国北方集团军群联手芬兰与挪威军队,或是南方集团军群联手罗马尼亚与巴尔干半岛其余各国联军那样,动用中央集团军群下属的意大利和西班牙精锐部队。
可以说,中央集团军群也是尚有余力的。
只不过,在古德里安的级别上与元首嫡系的身份下,他能得到的消息与决策是非常全面的,甚至不限于中央集团军群一个集团军群的安排。
他知道,中央集团军群没有动用的强大盟国兵力,马上就要南下协同南方集团军群作战了。
在那里,龙德施泰德将在乌克兰发动一场规模不亚于明斯克合围战的新一战役。
这就得谈到德军内部,关于巴巴罗萨方案的两大思路了。
虽说是被动反击,但是德军上上下下在莱茵哈特的灌输之下,都早已料到必有此战。
而此战一开,双方争得就是个你死我活,别无他选。
整个陆军内部存在分歧外不说,哪怕是莱茵哈特自己的嫡系“三大名将”中,也有不同的观点。
古德里安自己就是这“三大名将”之一。这是宣传部门为了创造噱头搞的重点宣传,多少也有刻意营造效果的意图。
不过在德国统帅部内部,也确实以三大名将为首,出现了三种声音。
古德里安一派,乃至于陆军司令部的观点是,进攻苏联的其他地区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要想占领和守卫这些地区,前提是打败苏军。而同苏军主力的决战,只能在通往莫斯科的路上才有机会实施。莫斯科是苏联权利的中心,斯大林不敢冒失去莫斯科的风险。
首先莫斯科已经成为苏联的政治中心,其次莫斯科周围记东部地区的装备工业一旦丧失,苏联的战争经济将受到严重损失,最后,战略上看,莫斯科是苏联最重要的联通枢纽,一旦丢失,苏联的防御实际上将会被一分为二,苏联最高统帅部将无法对整个作战实施统一的指挥。
所以,他们力主,无论如何,先得拿下莫斯科这个关键点!
而以曼施坦因为首的一派,却认为与苏联的作战,应该重点削减打击苏联的有生力量。曼施坦因更是直言,即便拿下苏联首都莫斯科,如果不能消灭其军队核心,苏联就不可能投降,发生在亚洲的战争,就是最好的例子。
曼施坦因几乎是直接反驳了攻打莫斯科的战略,认为就算德军拿下三个月内莫斯科,结果可能对他们还更具灾难性。由于苏联首都广阔的面积和绵密的森林,德军不可能将其包围困死,要夺取莫斯科这座城市只能向其强攻,势必同苏军展开伤亡极大的城市浴血争夺,遭受骇人听闻的损失。
德军的优势不在于巷战,而在于大规模的运动战,歼灭战。与苏军在莫斯科打巷战,是及其得不偿失的。
无论他们是否攻下了莫斯科,斯大林在冬季反攻中,肯定会把预备队,甚至从远东抽调的兵力,都全部投到这一方向,结局就可能是:在先前血战中遭受重创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被苏军强大兵力一锅端掉。
毕竟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在当时就算攻占了莫斯科,要是没能摧毁苏联的军队,那么占领了也守不住,这是双方的力量对比决定的。
很多人都以为,德军历史上的失败,就是因为没有把重心放在莫斯科。可要是原本历史时空中的德军,真的不顾苏军西南方面军在侧翼的威胁,在8月底开始向莫斯科方向进攻,即使开始时进展顺利,到后来也肯定会像在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那样,由势如破竹的进军变成逐尺争夺的血战,伤亡程度恐怕比在斯大林格勒有过之无不及。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