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苏军在西部战略方向上的苏军战役战略军团,西方面军至今为止还被当做王牌,镇守在白俄罗斯。
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是位于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以西,凸向波兰的弧形地城,南北宽约百里。苏联西方面军的巴甫洛夫将13集团军留下作为战略预备队,把他的另外3个集团军以三足鼎立地方式部署在突出部的北、西、南三个方向上。
北边是库兹涅佐夫指挥的第2集团军,中间是戈卢别夫指挥的第10集团军,南边侧翼是科罗布科指挥的第4集团军。
巴甫洛夫的这个部署,表面看上去个集团军都可以互相支援,而且突出部前沿筑垒坚固、工事纵横、重兵防守应该是易守难攻的。
这样的部署,糊弄一下外行当然没问题。可关键是,他的对手,中央集团军群的德国名将博克元帅并不是一位外行。
博克一眼就看出,苏联西方面军将主力部队部署在这里,距离边界实在太近了,几乎全部军队都在比业威斯托克大突出部内,这种部署,既不是进攻性的,也不是防御性的,很容易被德军从两翼迅速合围。
巴甫洛夫自以为是的把3个集团军并肩排列在突出部,只要德军发动一次钳型攻势,上下合牙,巴甫洛夫的绝大部分部队都将被一口吃掉。
西方面军,本来就是苏联最精锐的部队。而巴甫洛夫部署在突出部里的,又是整个西方面军内最精锐的部队,堪称精锐中的精锐。
如果能够一口气吃下这支全苏联训练素质最好,武器装备最优良的苏军战役战略军团,那么接下来德军遇到的阻力将会小很多。
并且,击溃苏联最强的军队,打败苏联装甲兵名将巴甫洛夫,这件事本身,也会对苏联高层造成巨大的打击,为同盟事集团内部带来极大鼓舞。
博克早就看上了巴甫洛夫与他那西方面军这块肥肉,所以在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全面展开反击的第一天,博克就毫不迟疑的下令兵分两路突向纵深。
一路德军主力在北面从东普鲁士的苏线乌基地区出发,另一路从布勒斯特里托夫斯克地区出发、沿者普里皮亚格淮泽地的北部边缘向前推进。这两路德军以钳型攻势深入苏军深远的后方,并预计在苏联境内纵深250公里处、即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收拢钳口。
向前推进的步兵师部分跟随装甲集群直指明斯克、以防被围之敌逃窜,另一部分步兵师在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的北面和南面分两路向前挺进,进到距离较近的包围圈、目标是抵达比亚威斯托克明斯克大道上离苏德边境100公里的地点。
博克的计划是将被围的苏军分别装进两个口袋,一个套着另一个。然后,他就可以用装甲部队逐个击破被分割的苏军被围主力。
而此时此刻,已经处在危机中的巴甫洛夫竟然还全然不知自己的处境。
因为中德军央集团军群最晚展开反击,这就给了巴甫洛夫一个非常优越的外界环境。
现在,苏德边境上,南北两线都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溃败之势。独独巴甫洛夫坐镇的白俄罗斯,仍旧固若金汤,丝毫没有被同盟国大军压倒。
这倒不是说巴甫洛夫实力最强,成为了苏军中唯一一个有能力抵挡德军的将领。
事实上,巴甫洛夫的战区现在情况最好,仅仅是因为德军一直没有对他们下手而已。
表面看上去,三条战线上,只有巴甫洛夫的部队,现在还有模有样的坚守在边境附近。
这看上去像是巴甫洛夫的功劳,但实际上却是双方的战略阴差阳错造成的局面。
本来,苏联的战略部署,就是把巴甫洛夫的西方面军留作战役战略军团,等到决胜时刻投入前线。因此,前期苏军主动发起的那损失惨重的自杀式进攻,巴甫洛夫并没有参与。
这就为西方面军保留了毫无损伤的完整部队。
其次,同盟国也没有在中路发起大举进攻。
一直到不久之前,超过20个师规模的西班牙和意大利精锐部队还没有抵达前线。这些部队包括了西班牙最精锐的德械师与意大利最精锐的黑衫军。而且,其中还包含共计5个师的装甲师与摩托化。
即便是盟国部队,这也是盟国最拿得出手的精锐。战斗力不比一线德军差多少。而且5个师的机动部队,对博克来说也确实很重要。
所以,为了等待盟友到齐,博克在此之前就一直忍住了跨入白俄罗斯的想法。
结果就导致了,双方部队在边境地区相安无事的结局。
可是现在,德军似乎开始进攻了,他们有要打破现状的动作了。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