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袭!”
“散开,快散开!”
“都别后退,顶上去,都给我顶上去!”
“长官,顶不住了!”
“上帝啊!我们完蛋了!”
剧烈的火光,伴随着爆炸的震荡,一团接一团的在法军阿尔及利亚边境阵地上扩散开来。
松软的沙土被炸的四溅飞散,又很快在没了助力后,噼噼啪啪的入雨点般掉落在地上。滚滚浓烟中,人们除了浑浊的尘埃与漆黑的焦土外,所看见所听见的,就只剩那断肢残臂,哀嚎惨叫。
英国人的榴弹炮,肆无忌惮的交错在法军阵地上,他们那些巨无霸一般的马蒂尔德坦克,就如同闻见血腥的食人鱼,成群结队的出现在法军阵地当面。
这些坦克的对手,只是一群操作着少量37毫米反坦克炮的阿尔及利亚殖民地征召军。
这是一幅让人心碎的画面。
贝朗特招募的这些黑人士兵,非常勇敢,对着英国人的重型坦克,毫不畏惧的一次又一次开火。但是,他们很快就被英军的装甲洪流给淹没了过去。一切视线所及的地方,都被英军的坦克所充斥着画面。
更远的地方,不少从意大利人手里缴获的小坦克,也逐渐跃出了地平线。这是英军的第二波进攻补充力量!
在阿尔及利亚与利比亚交界的边境上,贝朗特部署了足足3万名黑人士兵。这个数字,说多不多,但也绝对不算少了。
可是,这漫长的防线上,平分下去,3万人可就完全不够看了。哪怕是在非洲这个只需要守卫重要城市的特殊环境下,3万部队,也只是勉强合格的标准防卫数目。
但他们的对手,是武器装备精良无比的英军,而他们手里分到的家伙,却只是一些法军淘汰的落后装备。
至于反坦克炮,不是没有更大口径的,而是分到他们手里的,就只是37毫米口径的火炮。作为贝朗特的二流部队,他们从一开始就注定拿不到最好的装备。
英军方面,作为先头部队的一个印度步兵团与一个澳大利亚步兵团,正齐头并进,在坦克的掩护下迅速推进着。
军官们不断催促士兵加快速度,诺宽的荒土地上,充满了士兵密集而沉重的脚步声,搭配着坦克引擎的轰鸣声,还有时不时的爆炸声,令人压抑到了极致。
而当英军的先头部队冲破黑人士兵的防线,正式攻入阿尔及利亚境内时,所有人都认为,这很快又是一场属于英国的非洲大捷了。
英军选择进攻的,是阿尔及利亚的北部地区。
之所以进攻这里,原因很简单,那就是阿尔及利亚的中部,南部,都是一望无际的沙漠。再往南,就全是遥遥无边的撒哈拉沙漠。在阿尔及利亚,真正值得战略的,就只有它的北部地区。
虽说阿尔及利亚的北部,也不过是崇山峻岭的山脉结合带,可这里的环境,相对于毫无生机的沙漠,毕竟要优良的多。而阿尔及利亚的行政中心以及首府,也是在其最北端,依靠着在北部泰勒阿特拉斯山脉北麓的海港城市阿尔及尔。
打通了法军的北部防线,既可以深入阿特拉斯山脉,一举消灭法军在北非的指挥中枢,活捉法国名将贝朗特。退一万步,往南也可以
打通前往阿尔及利亚大油田的路线,轻而易举的择道占领这些油田。
占领了法国人的油田,这一仗他们也就又该投降了!
英军前线指挥部内的韦维尔上将,已经毫不掩饰的对着望远镜内的景色露出得意大笑。
实际上,破坏阿尔及利亚油田,只是下下之策,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段。丘吉尔给他的命令,是占领,或破坏,阿尔及利亚油田。也就是说,占领,是优先于破坏的。
丘吉尔之所以能继续发动这场不义战争,很大原因还是为利所动。英国内部的资本家们,对法国人手里这个阿尔及利亚油田早就是垂涎三尺,并一直渴望像他们前辈当初在美洲,在亚洲,在非洲殖民地干的那样,通过掠夺的手段,把油田利好攥在手里。
实际上,这已经不只是英国人的事了。韦维尔很清楚,自己手里的物资,不但不匮乏,反而比和意大利交战以前还要更加充沛,这里面,少不了美国人的影子。
阿尔及利亚油田,这张饼实在是太大了,法国人不该独自享有。当然,只和德国人分享也不行!
为了油田利益的分配,不只是英国国内,美国人也开始往非洲给韦维尔输送装备了,这也是韦维尔力求打这一仗的原因。
民主国家,还是得给民众,也给资本家一个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