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冷眼看着这位几乎是指着鼻子教育自己的参谋,不屑的喘着粗气。
远征军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存与灭之间,再难逾越的鸿沟都能跨过,更何况区区上下级之间的尊敬与克制。
远征军此刻的混乱,随时都可能打到他们指挥部的德军装甲部队,渺茫的前途与不堪的处境,令这位戈特勋爵留下来的参谋忘掉了自己的身份。
亚历山大环视一圈,下属们,都有意无意躲开他的目光。可亚历山大分明看见,这些参谋们的眼中,带着一丝不甘于屈辱。多少年来,大英帝国凭借一面米字旗,纵横全球,建立日不落霸权,打败一切试图挑战的敌人,
可如今,堂堂大英帝国,用最精锐的士兵配备最优良的装备,居然被打的如此窝囊。20万大军,从比利时北部一路溃逃,躲到敦刻尔克这种港口城市中,堵在拥挤的滩头,挤上冗杂的运输船队。
这一切,骄傲惯了的英国军官们无法接受!
看着这些自以为是的下属,亚历山大突然笑了起来,他很想一个耳光抽在眼前这位参谋脸上,告诉他,这是战争,世界大战!
在这场战争中,英国,并不是不可战胜的。
国内为什么使出各种手段,平衡欧洲各国的实力,或孤立或干涉,用尽手段争取并维护一个实力均衡的欧洲大陆。几个世纪以来,为什么英国总是对那些与谋求霸权国家相抗衡的一方提供经济外交支持,支持弱小的一方抵抗强大的一方,充当平衡者。
就拿这一次对抗德国来说,英国,一个超级大国,为什么还得使尽各种手段逼迫法国比利时和德国拼命;为什么近乎于低声下气的用贸易合同讨好意大利,争取其中立;又为什么只能派出区区20万人的陆军,参加这场世界大战级别的决战?
原因只有一个——大英帝国,绝对不像人民想象中那么强大。
不过,亚历山大毕竟不会真的动手。
给那名参谋一个响亮的耳光,并不能解决问题。况且,身为堂堂远征军中司令,动手扇耳光这种粗鄙之事,他可做不来。
在这一点上,亚历山大可比德国那名堂堂元首要有自知之明得多了。
不过,厚重脸皮能不顾身份扇耳光的莱因哈特,现在可谓是春风得意,在柏林准备给吕特晏斯和雷德尔授勋,大肆庆祝北海大捷。
而注重身份,有绅士风度的亚历山大,如今却悲催的被捆在敦刻尔克这块弹丸之地里,一步步看着自己的军队被蚕食,被毁灭。
苦笑一声,亚历山大松开了握紧的拳头,用力的深呼几口气,令自己勉强平静下来。
“向南突围汇合法军,如果在戈特勋爵刚刚退守敦刻尔克时,还有可能成功。可现在,德军已经突破了我们全部成规模的防线,即将冲到敦刻尔克滩头。即便我们想走,也没有机会了。”
亚历山大的脸上,露出一丝无奈而尴尬的微笑:“本来,我们是有机会退守本土,在日后完成更重要使命的。可如今,皇家海军犯了一个不可原谅的大错,以至于我们陆军陷入绝境。这不是我的错误,更不是在座各位的无能,这是一场由于海军失利所带来的灾难。这一仗,我们虽然失败了,但并不是因为陆军作战失利的缘故!”
“我们尽到了自己的义务,一路坚守到最后,一路反抗到敦刻尔克。可等来的,不是国内承诺让我们撤离的《发电机行动》,而是海军大败,我军孤立无援的一纸电报!”
亚历山大说到这里的时候,已经引起了大多数军官参谋们的共鸣。没错,他们拼死拼活挣扎道这一步,为的不就是配合《发电机行动》吗?
结果呢?就因为一向自命不凡的皇家海军在关键时刻不争气,害的陆军跟着遭殃,殃及到陆军之前的一切努力化为乌有。
他们本来是可以向南突围的,他们本来是不必北上敦刻尔克的。
可就因为相信海军,相信《发电机计划》能成功,远征军压上一切,来到这片滩头,顶着德军没日没夜的轰炸,在斯图卡那尖锐的呼啸声中,胆战心惊的坚持到现在。
我们都拼成这样了,海军怎么就不能在加把劲?!
就他们金贵,受点挫折就可以撂担子不干吗?
海军那帮孙子,在决定终止《发电机行动》的时候,有考虑过还在敦刻尔克滩头挣扎的陆军吗?
“可惜,国内向来是偏袒海军的。”亚历山大在确认属下们已经被自己成功引导情绪后,摆出一副打抱不平的表情,沉着脸道:“为了海军少损失几艘战舰,他们就能把20万为国家抛撒热血的远征军官兵全部当弃子丢弃在此。将军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