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观察团的3位师长全部被狙杀,而且另外8名团长也没能幸免!”从政委那里了解到情况的梅列茨科夫大将,紧张的握紧双拳,撑着桌子问道。
自开战以来,作为列宁格勒军区的司令,梅列茨科夫几乎是把军区内所有的主力部队都带来了芬兰前线。35万大军,全都是精锐,武器装备,也都是军区内所有部队里配备的最好的。
近千架飞机,1200辆坦克,对付连重武器都稀缺的那点芬兰军队。梅列茨科夫实在想不通,为什么仗都打了一个多月,就是打不下这么一个小小的芬兰。
现在,一波未平另一波却又起,本想从“影子部队”调集补充5万人,弥补前线这一个月来的巨大战损,可这部队还没集结过来,他们那3个师的师长外加几乎全部的团长,就这么没了?!
政委确信自己刚才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不过看着梅列茨科夫一脸不可置信的样子,政委还是又认真重复了一遍:“是的,司令。我们的观察团遭到了芬兰狙击手埋伏,高层丧失殆尽,仅有一名团长幸存。”
听到这里,梅列茨科夫带着毫不掩饰的怒火从政委吼道:“也就是说,芬兰的狙击手在我们家门口一口气端掉了我们三个师的指挥中枢?那些负责警戒的蠢货都是木头吗!”
咆哮了好一会儿,梅列茨科夫才强使自己镇静下来,对无辜挨了自己一顿发泄的政委询问道:“然后呢?观察团随行的特种部队应该派人干掉那几个该死的芬兰人了吧?”
政委有些尴尬,在理了理思路后,对一脸期待的梅列茨科夫解释道:“事实上,并没有!与观察团随行的是费奥多上尉的狙击小队,他们在追击芬兰狙击手的途中,损失了2名优秀狙击手,被迫撤退。”
“费奥多逃了?”梅列茨科夫简直惊讶的不敢想象,一脸不可思议的盯着政委道:“我记得他们不是咱们部队里战绩最好的小队吗?怎么可能会在最后落荒而逃?!”
政委的脸色也很难看,不过即便在这一刻,他也没忘记纠正梅列茨科夫道:“司令,事实上。费奥多上尉属于阵亡的两人之一。最终活下来的,是他们队里一名叫做瓦西里的队员。”
坐在椅子上的梅列茨科夫仿佛被抽空了全身的力气,瘫靠在椅子的靠背上,自言自语道:“怎么会这样?这不应该啊?那些芬兰人居然能够干掉我们最好的狙击小队!”
梅列茨科夫今天受到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一点,让他一时间内实在有些难以接受。
因为芬兰方面的伏击,他的五万援兵现在群龙无首。而造成这一切的元凶,却在干掉了自己这边3个师的高层后,顺手灭掉了他麾下最强的狙击小队,最终大摇大摆的离开!
一个多月来的战争,早已令他心力憔悴。
海军方面,除了初期用舰炮支援过一段时间的沿岸作战外,便在没能对陆军起到任何支援作用。
空军方面,也一直没有达到预想中的战果。
虽然芬兰空军的规模远小于苏联空军,不过在德国教官的帮助下,训练得非常扎实,战术理论也算从德国那里学到了排名世界前沿的技术。
芬兰空军在这个阶段,早已开始使用4机编队做为他们空战的基本编制。
这种编队和德国在西班牙内战时期发展出来的战术编组的基本概念完全一致。
四架飞机中,以两架为小队进行主要战斗,另外两架负责掩护与警戒,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双僚机编队。
通常,是由较为资深的飞行员担任负责主要战斗的长机,在战斗中居于主动的地位。另外两架由较为资浅的飞行员操作,负责掩护和伺机攻击敌机。
而苏联空军当时还是采用沿习自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3机编队战术,无论是在飞行员个别的训练、编队间的默契以及作战的企图心上都远不如芬兰。
再加之德国帮助芬兰修建的大量小型机场,让芬兰空军得以轻松的集结在战场上任何位置,形成局部优势。
所以梅列茨科夫麾下的空军,其实并没有站到多大便宜。而且要不是靠着数庞大的量优势,他们或许早就被芬兰空军给完全歼灭了。
陆军方面,梅列茨科夫就更不好意思提起了。35万武器装备皆占优势的部队,在芬兰以不到8万常备部队临时扩充出来的12万大军面前,竟然打的难分难舍,于曼纳海姆防线撞了个头破血流。
梅列茨科夫沉默了很久,就在他的政委都快要以为这位司令睡着过去的时候,他才缓缓开口道:“一个多月以来,芬兰人已经用他们的行动想我们证明,要征服芬兰绝非我们之前想的那么轻松。”
“指望我们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