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在北平战场上,眼下的日军因为北平眼下重要的战略地位。而没有固守北平城,还是以固守北平周边的制高点与战略要点为主。并在北平周边的制高点与战略要点上,不断的反复与抗联的攻击部队争夺。
北平战场上的日军,为了保证北平战场的安危。在陈翰章的西线迂回穿插集群,就在冈村宁次的眼皮子底下,沿着北平西城墙根南下的举动。非但没有让日军收缩防御,反倒是为了切断抗联穿插部队的后路,不断的在北平城周边战场上发起战术反击。
试图尽可能的拓宽防御纵深,保证北平城的安全,确保方面军司令部所在地的安全。尽管冈村宁次此刻的官邸与司令部,早就搬进了城内的原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府。但这是关系到东方人特有面子的问题,北平战场上的日军也只能尽力而为。
堂堂一个方面军司令官,被人堵在大门口狂揍,只能抱着头死守。这对于日军来说,无论是战术还是面子都不可能接受的。再加上战略上的要求,日军对外围阵地的争夺可谓是全力以赴。
尤其是平西的西山与香山,大石河至琉璃河一线,平北的高丽营、小汤山、顺义一线,平东的通州、大兴、马驹桥一线。战斗进行的异常惨烈,两军沿着北平城外的战略要点在在反复的冲杀着。
仅仅在平北潮白河两岸的牛栏山至北小营一线,抗联在平北承德攻击部队一个加强团,在晋察冀军区一个独立团的配合之下。与日军六十三师团步兵第六十七旅团主力,反复争夺十余次才最终确定了这个北平城北门户所在地的归属。
整整三天的激战下来,这加强团伤亡三分之二基本被打残。晋察冀军区参战的那个独立团,也伤亡过半只能缩编为一个营。而当面的日军第六十七旅团,也基本上拼成了一个空架子。后撤回高丽营的时候,全旅团连同马夫等非战斗人员,已经不足五百人。
为了争夺这个进入潮白河平原的门户,在短短的三天之内中日双方对这片山前平原地带的孤丘,发射了三万余发炮弹。海拔八十多米的牛栏山主峰阵地,被炮弹硬生生的削低三米多,整个山体被炸成了一片浮土。山上被炮弹炸起的浮土之中,抓一把满手都是弹片。
山上始建于元末元圣宫,被密集的炮弹炸的连残垣断壁都没有剩下。周边几个村落,也全部在战火之中被摧毁余烬。此战的代价虽说不菲,但是在拿下牛栏山一线之后,抗联彻底打开了南下北平的通道。
此战过后,平北的六十三师团主力,在有生力量已经折损过半的情况之下,后撤至小汤山高丽营、马坡。而这一线已经地处北平周边的平原地带,相当的有利于抗联发挥火力上的优势。
目前北平周边的整体上,已经完成对日军各个方向分割的战局态势,也正是杨震坚持先打北平的主要原因。而日军坚持在北平城外反复争夺,也给抗联创造了一个相当难得的战机。眼下的这个战机稍逊即逝,一旦不能抓住,再付出的代价要大的多。
如果日军真的全线缩回北平城,杨震都不知道同样投鼠忌器的自己,能不能下达攻击命令。因为在他的那个应变计划之中,要求部队一旦攻城,除了突破城垣阶段之外,在向纵深发展的时候一律不许使用火炮。
北平为历代封建王朝都城近千年,自明清以来更是经过不断的维修。不仅城墙又高又厚,还分为内城与外城。尽管在进入民国之后为了维修道路与铁路,将城墙拆除了一部分,但是整体结构还保持的异常完整。
而且城内遍布大大小小,几乎是迷宫一样的胡同。更何况还有那么多的金碧辉煌的古建筑,甚至有人说北平城内的一砖一瓦都凝聚着历史。即便是不使用火炮,这么一场大规模的攻坚战下来,北平城内受到的损失可想而知。
在加上日军一向以顽强著称,这种情况之下不使用火炮,攻城部队要付出的代价可想而知。也就是说为了实在逼不得已,必要的情况之下攻城,杨震已经准备拿出相当大的代价,甚至是伤筋动骨的代价。
而这种代价,是杨震轻易不会舍得的。更何况一旦北平城真的打烂了,不仅仅是中央,作为前线指挥员的自己,也一样要背上很沉重的政治包袱与历史包袱。这其中的是非功过,谁又能说的清楚?
抗联禁止使用炮兵,可谁能保证日军不动用炮兵?不过眼下好在日军将几乎所有的有生力量,都放在了城外与攻击部队逐点争夺。这就给抗联歼敌于城外,制造了一个相当良好的基础。
只要不用强行攻城,在城外付出一部分代价,彻底的打垮日军在北平城周围的重兵集群。为确保正在进行的南下作战部队后方稳定,以及可以解决日军在整个华北战场上最大的一个战略集群,杨震也就认可了。
如果能在城外尽可能多的歼灭日军的有生力量,那么即便依旧要面临攻城。但是付出的代价,对北平这座千年古都造成的破坏也会小的多。所以杨震在眼下的态势之下,经过反复衡量,还是决定坚决将北平战场作为重点战场之一。手机支付宝搜索P2zPYPB74GJ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双11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bkb13lYsLPg$,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双11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UANeFApAs8a1nuds¥,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s://www.ybdu.com/xiaoshuo/11/11235/2430874.html